贈李秉彝分教臨江

令祖文溪吾所慕,豈徒倚玉與蒹葭。 憑將一勺文溪水,去灑臨江桃李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令祖:對他人祖先的尊稱。
  • 文溪:地名,此處可能指李秉彝的祖籍或與李家有關的地方。
  • :敬仰,羨慕。
  • 倚玉與蒹葭:比喻親近賢人或美好的事物。倚玉,比喻親近賢人;蒹葭,蘆葦,比喻美好的事物。
  • 一勺:形容極少量的水。
  • 桃李花:比喻學生或弟子。

翻譯

我對你祖先文溪的敬仰,不僅僅是因爲親近賢人或美好的事物。 我想要用文溪的一勺水,去澆灌臨江的桃李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李秉彝祖先的敬仰之情,並通過「一勺文溪水」與「臨江桃李花」的比喻,寓意詩人希望將這份敬仰轉化爲對李秉彝教育事業的支持與祝福。詩中「倚玉與蒹葭」展現了詩人對賢人的親近與嚮往,而「桃李花」則象徵着學生,暗示詩人希望李秉彝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對後輩的期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