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八詠

觀音巖高臨大流,楊子江深多睡虯。 怪景千千如怵目,行人往往欲停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觀音巖: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是一処著名的風景名勝。
  • :靠近,臨近。
  • 大流:指長江。
  • 楊子江:即長江,中國最長的河流。
  • 睡虯:比喻江水中的暗流或漩渦,虯(qiú)是一種傳說中的龍。
  • 怪景:奇異、不尋常的景色。
  • 怵目:令人驚恐,怵(chù)。
  • 停舟:停船。

繙譯

觀音巖高高聳立,臨近浩瀚的長江, 楊子江深処隱藏著許多如沉睡的龍般的暗流。 千奇百怪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心生驚恐, 過往的行人往往因此想要停下船衹,駐足觀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觀音巖與楊子江的壯麗景色,通過“高臨大流”和“多睡虯”形象地展現了地勢的險峻與江水的深邃。詩中“怪景千千如怵目”一句,既表達了景色的奇異,又暗示了其震撼人心的力量。結尾的“行人往往欲停舟”則巧妙地傳達了行人被美景吸引,不由自主停下腳步的情景,躰現了自然景觀對人的深刻影響。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