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道之什
坎坎擊鼓,於樵之巔。
乃薦乃獻,尹公之賢。
於賢維何,德義遷遷。
坎坎擊鼓,煙霞之下。
乃詠乃歌,餞尹公者。
於詠維何,德音雅雅。
亦既擊鼓,亦既考鍾。
以宴以樂,公坐於宮。
維公在宮,威儀顒顒。
擊鼓喤喤,考鍾鏘鏘。
以樂以宴,公坐於堂。
維公在堂,德容不忘。
維鍾維鼓,維瑟維琴。
何以假之,嗣此德音。
維此德音,維樵之岑。
維琴維瑟,維鍾維鼓。
維以足蹈,維以手舞。
其樂未央,公晏靈府。
作樂歌舞,出餞尹公。
聲影懸矣,送之九龍。
九龍躍躍,導之以樵風。
誰其主之,兀厓來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坎坎:象聲詞,形容鼓聲。
- 薦:獻上祭品。
- 遷遷:形容德行高尚。
- 餞:送別。
- 顒顒:形容儀態莊重。
- 喤喤:象聲詞,形容鼓聲。
- 鏘鏘:象聲詞,形容鐘聲。
- 岑:小而高的山。
- 兀厓:高聳的山崖。
翻譯
鼓聲坎坎,在山樵之巔。獻上祭品,讚頌尹公之賢。賢者何以稱賢,因其德義高尚。鼓聲坎坎,在煙霞之下。詠歌送別,爲尹公餞行。詠歌何以表達,讚頌其德音雅正。
既已擊鼓,又已敲鐘。以此宴樂,尹公坐於宮中。尹公在宮中,威儀莊重。鼓聲喤喤,鐘聲鏘鏘。以此宴樂,尹公坐於堂上。尹公在堂上,其德容令人難忘。
鐘鼓瑟琴,何以借之,傳承此德音。此德音,源自山樵之巔。琴瑟鐘鼓,以此足蹈,以此手舞。其樂未盡,尹公宴於靈府。
作樂歌舞,送別尹公。聲影高懸,送至九龍。九龍躍躍,隨樵風引導。誰爲主宰,高崖同來。
賞析
這首詩通過鼓聲、鐘聲、琴瑟等音樂元素,描繪了一場莊重而隆重的送別儀式。詩中,「坎坎」、「喤喤」、「鏘鏘」等象聲詞生動地再現了音樂的節奏和氛圍,而「遷遷」、「雅雅」等詞則讚美了尹公的高尚德行和雅正的音聲。整首詩不僅表達了對尹公的敬仰和送別之情,也展現了古代禮儀和音樂的莊重與美感。通過音樂和舞蹈的描繪,詩人傳達了一種對德行和文化的傳承與尊重。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鄉進士劉子實歸省廣信永豐詩 》 —— [ 明 ] 湛若水
- 《 金陵後八詠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地官副郎趙丹山考績取道南歸詩三十四韻 》 —— [ 明 ] 湛若水
- 《 登小金山有感用蘇東坡韻 》 —— [ 明 ] 湛若水
- 《 和蔣道林登飛雲至玉女峯而還解之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潘黃門壽昌河之作二首 其一 》 —— [ 明 ] 湛若水
- 《 送陳宜山廷尉奉召北上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南京大鴻臚劉克柔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