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陳傳大見寄

· 張羽
鳥鳴何嚶嚶,伐木久矣缺。 君子遺古風,故人心未絕。 貽我新詩章,問我間何闊。 置之衣袖中,三日誦不輟。 比以瓊瑤花,要以金石節。 豈無蕙蘭花,可以慰離別。 君懷多芳草,所思在離別。 惟有皎皎心,思君如明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í):贈送。
  • 瓊瑤:美玉,比喻美好的詩文。
  • 金石節:比喻堅貞不渝的友情。
  • 蕙蘭花:比喻美好的情感或品德。
  • 皎皎心:比喻純潔明亮的心意。

翻譯

鳥兒鳴叫得多麼悅耳,伐木的聲音早已消失。 君子傳承了古代的風範,故人的心意依舊未變。 你送給我新的詩篇,問我爲何久未相見。 我將它們珍藏在衣袖之中,連續三天不停地誦讀。 這些詩篇如同美玉和花朵,象徵着我們堅貞的友情。 難道沒有蕙蘭這樣的花,可以慰藉我們的離別之情嗎? 你的心中充滿了芬芳的思念,你所思念的正是離別。 只有那純潔明亮的心,思念你如同明亮的月光。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陳傳大的深切思念和珍視友情之情。詩中通過鳥鳴、伐木的意象,引出了對古代君子風範的懷念,進而讚美了友人不變的心意。詩人將友人贈送的詩篇比作瓊瑤和金石,強調了友情的珍貴和堅貞。最後,詩人以蕙蘭花和明月爲喻,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現了詩人純潔而明亮的心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感慨。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