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yè):拜訪。
- 玉頰碧瞳:形容面容美麗,眼睛明亮。
- 眉宇:指人的面部表情和氣質。
- 傍觀:旁觀。
- 國手:指技藝高超的人,這裏特指崔菊坡。
- 遺表:遺留下來的表章或作品。
- 丹青:指繪畫,這裏比喻崔菊坡的遺作。
- 劍閣:地名,位於今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這裏可能指崔菊坡的故鄉或重要地點。
- 靈:神靈,這裏可能指崔菊坡的精神或影響。
- 短詞:簡短的詩句。
- 款款:形容聲音悠揚。
- 鳳凰鳴:比喻美好的聲音或景象。
翻譯
拜訪崔菊坡祠,想象他那美麗的面容和明亮的眼睛,他的氣質彷彿就在眼前。旁觀者都知道他是技藝高超的國手,他的遺作如同繪畫般流傳。太陽落山,西湖的傍晚漸漸來臨,雲彩歸去,劍閣之地顯得靈動。我簡短的詩句還未吟完,就聽到了悠揚的鳳凰鳴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對崔菊坡的懷念和想象,展現了對他的敬仰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玉頰碧瞳」形容崔菊坡的容貌,以及「遺表自丹青」比喻他的遺作,都體現了作者對崔菊坡的深刻記憶和高度評價。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了一種寧靜而神祕的氛圍,末句的「款款鳳凰鳴」更是以一種美好的聲音象徵崔菊坡的精神永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先賢的緬懷和敬意。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將由瓜洲往三茅訪句曲華陽洞途中絕句十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張方山中丞轉坐北院 》 —— [ 明 ] 湛若水
- 《 奉藩伯李一吾博笑四句一韻 》 —— [ 明 ] 湛若水
- 《 新春寫懷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已答趙大洲司成書意有未盡情見乎辭 》 —— [ 明 ] 湛若水
- 《 過波羅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題扇寄端溪彭太守兼呈王端溪宗伯 》 —— [ 明 ] 湛若水
- 《 憶舊寄戴亞卿酬麥飯豆粥厚意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