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即重陽節。
- 攜壺:帶着酒壺,指飲酒。
- 大科:指高山。
- 天歌:指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鳥鳴等。
- 宣天和:宣揚自然和諧。
- 浴沂:指在沂水中沐浴,古代有在重陽節沐浴的習俗,以祈求健康。
- 童冠:指年輕人。
- 孰與:與誰相比。
- 諸賢父老:指衆多賢人和年長的智者。
翻譯
重陽節那天,我帶着酒壺登上高山,聽着自然界的聲音,感受着大自然的和諧。在沂水中沐浴的只有六七個年輕人,與那些衆多的賢人和年長的智者相比,他們又算得了什麼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登高的景象,通過對比年輕人的無憂無慮與賢人父老的智慧,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諧與人文智慧的嚮往。詩中「天歌一曲宣天和」一句,以天籟之音象徵自然之美,而「孰與諸賢父老多」則體現了詩人對傳統智慧的尊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陳元白歸省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承張羅峯閣老手書野外送魚之作見示倚韻奉和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贈鍾君斑田憲副之廣右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大司徒王輿浦先生三載考績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題曹寧波太守語所藏呂涇野八分書大科訓規因以贈之 》 —— [ 明 ] 湛若水
- 《 喜徐生一洙從薛中離於羅浮來見贈之六言 》 —— [ 明 ] 湛若水
- 《 代簡答沈艾陵監丞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用原韻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