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上元鄉飲
註釋
- 蔚文:富有文采。蔚(wèi)。
- 關國步:關係到國家的發展。
- 嘉會:美好的宴會。
- 協陽亨:順應陽氣的亨通。
- 尊俎(zūn zǔ):古代盛酒肉的器具,這裏指宴席。
- 揖讓:賓主相見的禮節。
- 燕思:宴飲思念。
- 魚在藻:比喻人們在安樂的環境中。
- 歌和鹿鳴蘋:唱和着《鹿鳴》和《採蘋》的歌曲。
- 謨訓(mó xùn):謀略和訓誨。
- 典刑:常法,常規。
- 皇極:指君主的準則或法則。
- 猷(yóu):計劃,謀劃。
- 覆燾(fù dào):覆蓋。
- 文教:文化教育。
- 隆興:昌盛。
- 典彝(diǎn yí):常典,法度。
- 雕蟲:指寫作詩文辭賦。
- 叨(tāo):謙詞,表示承受。
- 懸車:指辭官居家。
- 隱伏:隱藏潛伏。
- 幽貞:指高潔堅貞的節操。
- 羲黃:伏羲和黃帝,泛指上古時代。
- 稷契(jì qì):稷和契,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臣。
- 眇(miǎo):微小,渺小。
- 徵牘(zhēng dú):徵召的文書。
- 幹旌(gān jīng):旌旗的一種,這裏指朝廷的表彰。
翻譯
富有文采之事關係到國家的進程,美好的宴會順應着陽氣的亨通。 宴席上的酒器縱橫排列,人們在庭院中按照禮節相互揖讓着登階。 宴飲時思念着如魚在水藻中般的安樂,歌唱應和着如同《鹿鳴》《採蘋》般的樂曲。 宣讀法律彰顯謀略和訓誨,鏗鏘的金屬聲振奮着常規法則。 地位分別對應着天地的現象,道德與日月星辰的光明相配。 感慨此地是南方荒遠之極,自己又如何能像一片輕葉。 衣着服飾遵循中原的傳統,風俗風氣四季並存。 世事變化被戰爭阻隔,年成富饒穀物豐收。 聖上的謀劃如天般覆蓋,文化教育日益昌盛興旺。 四方都歸附於君主的準則,邊遠之地也誠心歸順於朝廷。 於是知曉王道是容易的,關鍵在於依靠法度的施行。 自己嘲笑自己寫作詩文辭賦的淺陋,慚愧承受着佩玉的榮耀。 甘願辭官居家隱藏潛伏,掃除行跡追求高潔堅貞。 興致寄託在伏羲黃帝的上古時代,情感上拋開了稷和契的才能。 怎敢說自己疲憊而自我安逸,無奈自己太過渺小難以勝任。 徵召的文書使自己身心勞累地前往,賓客的筵席承蒙恭敬地迎接。 努力驅使這衰老腐朽的身體,仰仗讚美美好的禮儀得以成就。 官帽和官服最終成爲慚愧的累贅,溪流山巒辜負了平素的情意。 旅途結束沒有一句話,用什麼來報答朝廷的表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上元鄉飲的盛景,以及詩人對國家、社會和自身的思考。詩中既描寫了宴會的隆重和人們的禮儀,也表達了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期望和對王道、文教的重視。同時,詩人也對自己的地位和能力進行了反思,表現出一種謙遜和自省的態度。
在藝術上,這首詩用詞豐富,對仗工整,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通過對各種意象的運用,如蔚文、嘉會、尊俎、階庭、燕思、魚藻、歌和、鹿鳴等,營造出了一種莊重而又富有文化內涵的氛圍。整首詩既有對現實的描繪,又有對歷史和傳統的追溯,以及對未來的期望,展現了詩人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