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隱者
晚風吹雲覆四野,有人晦跡蘿巖下。百年杖屨秪荒徑,萬里山河一草舍。
禦寇至言順造物,不知力命非達者。何必空名束此身,比鄰酒熟杯堪把。
蟻羣列陣眼前兵,世事浮塵隙外馬。煙火隔林古蘭若,石罅迸泉散地脈。
飛流倒向山廚瀉,諸天在心半偈寫。白蓮正花香滿池,陶潛又醉遠公社。
月轉鬆西坐深夜,曉來俗客忽敲門,啄苔馴雀上屋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晦跡:(huì jì)指隱居匿跡。
- 屨:(jù)古代用麻葛製成的一種鞋。
- 秪:(zhī)同「只」。
- 禦寇:指列子,戰國時期鄭國人,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
- 達者:通達事理的人。
- 蘭若:(rě)梵語「阿蘭若」的省稱,意爲寂靜處,可泛指佛寺。
- 罅:(xià)縫隙,裂縫。
- 偈:(jì)佛經中的唱詞。
翻譯
晚風吹動雲彩覆蓋了四周的原野,有個人隱居在藤蘿山岩之下。百年間他腳穿草鞋行走在荒蕪的小路上,萬里山河間只有一間簡陋的草舍。 列子的至理名言是順應自然,不懂得人力和天命的人不能算是通達的人。何必爲了空名束縛自己呢,相鄰的人家酒已熟,酒杯可以端起來暢飲。 蟻羣排列如陣好似眼前的軍隊,世事如同浮塵,如同從縫隙外奔過的馬。煙火隔着樹林是古老的佛寺,石頭縫隙中迸出泉水,分散着大地的脈絡。 飛瀑倒流向山中的廚房傾瀉而下,諸天的景象在心中,半首偈語就能描繪。白蓮正盛開,花香滿池,就像陶淵明又在遠公的寺廟中沉醉。 月亮轉到松樹西邊,我坐在深夜裏,早晨起來,世俗的客人忽然敲門,啄着苔蘚的馴順的鳥雀飛上了屋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中隱者的生活和心境。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隱者的居所、其對人生的看法以及周圍環境的描寫,展現出一種超脫塵世、順應自然的氛圍。 首聯和頷聯描述了隱者的居住地和他的生活狀態,表現出其遠離塵囂、簡樸自在的特點。頸聯將蟻羣和世事進行比喻,體現出隱者對世事的超脫看法。 頸聯和頷聯中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如古老佛寺、石罅迸泉、飛流倒瀉等,增添了詩歌的意境美。 尾聯中白蓮的香氣、陶潛的沉醉以及清晨俗客的敲門,形成了一種對比,突出了隱者生活的寧靜與世俗的打擾。 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隱者生活的嚮往和對塵世紛擾的超脫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