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歌篇

· 謝榛
人間歲月機頭梭,無藥可青雙鬢皤。兩病垂死加餐飯,眼中新墓栽松蘿。 銘旌往往少年子,焉知商山萬古鬱嵯峨。一丘半壑世堪避,短草疏花春漸多。 諸孫隨我步晴景,白雲片影落滄波。隔岸相呼鴨與鵝,聊供笑樂復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浩歌:大聲歌唱。
  • 機頭梭:形容時光像織布機上的梭子一樣快速流逝。
  • (pó):形容白色,這裏指頭髮變白。
  • 銘旌:豎在靈柩前標誌死者官職和姓名的旗幡。
  • 焉知:怎麼知道。
  • 商山:山名,在今陝西商洛市境內。在古代,商山因四位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綺裏季、甪里先生)而聞名,他們鬚髮皆白,人稱「商山四皓」。這裏借商山的古老和巍峨,暗示世間的滄桑和人生的短暫。
  • 鬱嵯峨(cuó é):形容山勢高峻的樣子,這裏形容商山的雄偉。
  • 一丘半壑:指退隱在山林之間,過着閒適的生活。

翻譯

人間的時光就像織布機上的梭子般飛速流逝,沒有藥物能夠讓兩鬢的白髮重新變黑。身患兩種疾病,生命垂危之際仍要努力加餐,眼前看到新的墳墓上已長滿了松蘿。 那些年輕就去世的人,靈柩前豎着銘旌,又怎知商山自古以來就那樣高大雄偉。在山林間找一個地方隱居,也能夠避開塵世的紛擾,短草疏花的春天漸漸增多了美好的景象。 諸位孫兒跟着我在晴朗的景色中漫步,白雲的影子落在蒼茫的水波上。隔着岸相互呼喊着鴨和鵝,姑且以此作爲歡笑快樂的方式,又能怎麼樣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匆匆、生命無常的感慨,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孫兒陪伴的欣慰。詩的開頭用「機頭梭」形象地比喻時光的飛逝,「無藥可青雙鬢皤」則表達了對衰老的無奈。「兩病垂死加餐飯,眼中新墓栽松蘿」,描繪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臨近,讓人感受到一種悲涼。然而,詩人並沒有沉浸在這種悲傷中,而是通過「焉知商山萬古鬱嵯峨」,借商山的雄偉來表達對世間滄桑的思考,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探尋。隨後,詩人提到「一丘半壑世堪避,短草疏花春漸多」,表現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認爲在山林中可以避開世俗的煩惱,享受自然的美好。最後,詩人描寫了與孫兒們一起漫步的情景,「諸孫隨我步晴景,白雲片影落滄波。隔岸相呼鴨與鵝,聊供笑樂復如何」,體現了天倫之樂,也傳達出一種在困境中尋找快樂的積極態度。整首詩情感豐富,語言質樸,意境深遠,既有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又有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