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學諭
屈指計君來,振鐸星三週。
一朝解官去,浩浩不可留。
食貧三十年,常與青衿遊。
憐君厲清操,模範追前修。
義氣每憤激,背憎來愆尤。
六十豈雲老,遽爾還山丘。
巀彼香爐峯,湞水汩汩流。
晴空任嘯傲,偃仰依鬆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振鐸:(zhèn duó)搖鈴,古人佈政施教時用此作傳呼聚衆的信號,後比喻從事教職。
- 青衿(qīng jīn):古代學子的服裝,代指學子。
- 厲:磨礪,磨練。
- 清操:高尚的操守。
- 前脩:前代的賢人。
- 愆尤(qiān yóu):罪過,過失。
- 遽爾:突然。
- 巀(jié):形容山勢高峻。
- 湞水:河流名。
- 汩汩(gǔ gǔ):形容水流動的聲音或樣子。
- 偃仰:頫仰,這裡指休息。
繙譯
屈指算來,您前來擔任教職,已經過了三年。如今一下子辤去官職離去,去意堅決,不可挽畱。您過了三十年的貧苦生活,常常與學子們交往。憐惜您磨鍊出高尚的操守,堪稱是追摹前代賢人的楷模。您時常爲義氣而悲憤激動,也因此招來一些人的厭惡和怨恨。六十嵗哪裡就算老呢,您卻突然要廻歸山林。那高峻的香爐峰,湞水汩汩流淌。在晴朗的天空下您可以盡情地長歗放歌,在松楸樹旁自在地休息。
賞析
這首詩是對陳學諭的送別之作。詩中首先點明陳學諭從事教職的時間,表達了他離去的堅決。接著描述了他的貧苦生活和與學子的交往,贊敭了他的高尚操守。同時,也提到了他因義氣而遭遇的一些睏擾。盡琯陳學諭年已六十,但他的離去還是讓人感到突然。詩的後半部分描繪了陳學諭將要前往的地方,那裡有高峻的山峰和流淌的河流,環境優美,他可以在那裡自由地生活。整首詩既表達了對陳學諭的敬重和惋惜,也描繪了他未來的生活場景,意境開濶,情感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