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清獻公琴鶴圖
青袍白馬成都路,虞琴裹囊鶴翎素。鶴鳴雅稱角徵清,琴調解教羽衣舞。
羽衣起舞羣鳥空,瑤弦簸動魚鳧風。遂令蜀魄收啼血,水增涓潔山增崇。
一自兼收入畫工,至今孤桐羈羽與公炳炳齊崆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袍白馬:指官員的服飾和坐騎,這裏代指官員。(「袍」讀作「páo」)
- 虞琴:虞舜所制的五絃琴。後泛指琴。
- 鶴翎(líng):鶴的羽毛。
- 角徵(zhǐ):古代五音中的兩個音,這裏泛指音樂。
- 羽衣舞:一種古代舞蹈,舞者穿着羽衣舞蹈。
- 魚鳧(fú):傳說中古蜀國國王。這裏代指蜀地。
- 蜀魄:指杜鵑鳥,傳說爲古蜀國王杜宇死後所化。
- 涓潔:潔淨。
- 孤桐羈羽:指孤獨的桐木和被束縛的鳥,這裏比喻琴鶴圖中的琴和鶴。
- 炳炳:光彩照耀貌。
- 崆峒(kōng tóng):這裏指高峻的意思。
翻譯
官員身着青袍騎着白馬行走在成都的道路上,琴用袋子裝着,鶴的羽毛潔白素雅。鶴的鳴叫優雅,符合角徵的清越之音,琴音的調解讓人聯想到羽衣舞的美妙。 羽衣舞起,羣鳥彷彿都空了,美妙的琴音激盪起蜀地的風。於是使得蜀地的杜鵑停止了悲啼,水流變得更加潔淨,山峯變得更加高峻。 自從將這情景同時收入畫中,至今那孤獨的桐木製成的琴和被束縛的鶴與趙清獻公一同在畫中光彩閃耀,高峻不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趙清獻公琴鶴圖中的場景,通過對青袍白馬、虞琴、鶴翎、羽衣舞等元素的描寫,展現出一種高雅、神祕的氛圍。詩中用鶴鳴的清越和琴音的美妙來襯托畫面的生動,以及羽衣舞起時羣鳥皆空的景象,富有想象力。最後提到這幅畫使得蜀地的景象變得更加美好,水流更潔淨,山峯更高峻,進一步強調了畫的神奇力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藝術魅力的世界。同時,詩中通過對琴鶴圖的讚美,也表達了對趙清獻公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