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自秣陵奉慈訃奔歸孫燕詒閔士行林茂芝諸子送我秦淮之上餘既除服諸子寄秦淮折柳冊至賦此志謝

尺書傳到嶺雲陲,卻憶秦淮握別時。 霜樹鳥啼聲哽咽,秋江鷁退羽參差。 鐘山霞起堪裁賦,粵獥風悽久廢詩。 忽枉新篇如錦燦,六朝遺藻在今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秣陵(mò líng):今南京的古稱。
  • 訃(fù):報喪的消息。
  • 秦淮(qín huái):秦淮河,南京的一條河流。
  • 鷁(yì):一種水鳥,古代常畫在船頭,這裏指船。
  • 陲(chuí):邊地。
  • 粵獥(yuè jiào):指邊遠地區的猛獸,此處借指邊遠之地。

翻譯

書信傳到了山嶺邊的我這裏,讓我回憶起在秦淮河邊握手分別的時候。 經霜的樹林中鳥兒啼叫,聲音悲切,秋江上的船隻倒退,船帆參差不齊。 鐘山的雲霞升起,正適合寫詩作賦,在那邊遠悽清之地待久了,我已經很久沒有寫詩了。 忽然收到你們新寫的篇章,如錦緞般絢爛,六朝的遺風文采在今日得以展現。

賞析

這首詩以收到遠方友人的書信爲契機,回憶起在秦淮河邊的分別情景,通過描繪霜樹鳥鳴、秋江船退等景象,烘托出一種悲傷的氛圍。同時,詩人提到在邊遠之地久未作詩,而友人的新篇卻如錦燦,展現了對友人文學才華的讚揚,也表達了對六朝文化遺風的珍視。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將詩人的情感與對文學的熱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韓日纘

明廣東博羅人,字緒仲。萬曆三十五年進士,除檢討。累遷至禮部尚書。時宦官用權,人皆畏其兇焰,獨日纘坦然處之。後充經筵講官,得熹宗稱善。卒諡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