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羣玉山樓滯雨二首

天畔樓臺面面峯,遊人朝暮感萍蹤。 雲連塔影籠山寺,雨帶溪聲急野舂。 榆柳漸還新歲色,鬆杉不改舊時容。 祗因留滯傷羈旅,極目煙霄路幾重。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羣玉山:傳說爲西王母所居處,這裏指山的名字。
  • 朝暮:早晨和傍晚,指時間。
  • 萍蹤:像浮萍一樣漂泊不定的行蹤。
  • (chōng):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鉢裏搗掉皮殼或搗碎。

翻譯

在天邊的樓臺上可以看到四周的山峯,遊客們從早到晚都感慨着自己漂泊不定的行蹤。 雲彩連接着塔影,籠罩着山間的寺廟,雨水帶着溪流的聲音,急切地衝擊着野外的舂米聲。 榆樹和柳樹漸漸恢復了新春的色彩,松樹和杉樹依舊保持着往日的容貌。 只是因爲停留在這裏,爲羈旅之愁所傷,極力遠望那雲霄之上,不知路途還有幾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春時節在羣玉山上的樓臺中所見的景色,以及詩人內心的感受。首聯通過描寫樓臺所見的山峯和遊客的感受,營造出一種漂泊不定的氛圍。頷聯中「雲連塔影籠山寺,雨帶溪聲急野舂」,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雲雨、塔影、山寺、溪流、舂米聲等景象,富有層次感和動感。頸聯寫榆柳的新春之色和鬆杉的不變之容,展現了大自然的變化與永恆。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因羈旅滯留而產生的憂傷,以及對未來路途的迷茫。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現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