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過新安馮明府招集柳將軍廟時諸葛鄧二君俱以董河役適至

江南江北路初分,萬里鄉書未易聞。歲序孤舟逢五日,弟兄同社憶離羣。 東道更誰爲地主,西河卻有大馮君。命駕頻煩江之滸,折簡慇勤日將暮。 置驛真能似鄭莊,下榻何當比徐孺。將軍祠宇自昔年,此地壺觴亦嘉晤。 況兼二客千里逢,促席開尊並許同。諸葛雅稱丞相裔,鄧君亦有長成風。 傾蓋乍交情若故,把酒劇談詞俱雄。鄉園蒲艾豈須設,故人雞黍自堪悅。 君不見清時無事闢兵符,翕河已仗羣公力。淮海應高臥治名,簿書豈廢逢迎客。 休向三閭羨獨醒,且須一醉同今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新安:地名。
  • 歲序:歲時的順序,歲月。
  • 同社:志趣相同者結社,這裏指共同的活動。
  • 東道:指請客的主人。
  • 地主:當地的主人。
  • 西河:古地區名,這裏指新安。
  • 慇(yīn)勤:情意懇切。
  • 江之滸(hǔ):江邊。
  • 鄭莊:漢代鄭當時,字莊,以好客聞名。
  • 徐孺:徐孺子,東漢名士,陳蕃爲太守時,不接賓客,唯爲徐孺子特設一榻,徐去則將榻懸起。這裏用鄭莊、徐孺的典故來形容主人的好客及對客人的尊重。
  • 壺觴:酒器,這裏代指飲酒。
  • 嘉晤:美好的會面。
  • 傾蓋:指途中相遇,停車交談,雙方車蓋傾斜,形容一見如故。
  • 蒲艾:菖蒲和艾草,端午節的習俗中,會掛蒲艾以辟邪。

翻譯

江南和江北剛剛劃分開來,相隔萬里,家書也不容易收到。在這孤舟漂泊的歲月裏,恰逢五月五日,弟兄們在共同的活動中回憶起離羣的時光。 在東邊的道路上,還有誰能像大馮君一樣做東道主呢?在西河的新安,卻有馮明府這樣的好人。他頻繁地派人到江邊邀請我,情意懇切,直到日暮時分。 他設驛站接待客人,真像鄭莊一樣好客,款待客人如同徐孺子下榻般尊重。柳將軍的祠廟從以前就存在,在這裏飲酒也是一次美好的會面。 何況還有兩位客人從千里之外趕來相聚,大家促膝而坐,開懷暢飲,都被允許一同參與。諸葛先生向來被贊爲丞相的後裔,鄧君也有成熟穩重的風範。 初次見面就像老朋友一樣一見如故,舉起酒杯暢談,言辭都很豪邁。在家鄉設置菖蒲和艾草的習俗這裏不需要,因爲有老朋友的熱情款待已經讓人很愉快。 您沒看到在清平之時沒有戰事,調和黃河已經依靠衆多公侯的力量。在淮海地區應該能有很高的治理名聲,處理文書之事也不妨礙接待客人。 不要像屈原那樣獨自清醒而羨慕,暫且盡情一醉,就在今晚。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五月五日端午節時,應新安馮明府的邀請,在柳將軍廟與諸葛、鄧二君相聚時所作。詩中描繪了詩人在異鄉逢佳節,與友人相聚的情景,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歡樂時光的享受。

詩的開頭描述了江南江北的分隔和家書難通,烘托出孤獨的氛圍,接着引出了在端午節與弟兄們回憶往昔的情感。然後通過對馮明府的熱情款待的描寫,如「命駕頻煩江之滸,折簡慇勤日將暮」,展現了主人的好客。詩中用鄭莊、徐孺的典故,進一步強調了主人的盛情。在柳將軍廟的聚會中,詩人與諸葛、鄧二君相遇,對他們的風範進行了讚美,「諸葛雅稱丞相裔,鄧君亦有長成風」,同時也描繪了大家一見如故、暢談豪飲的場景,「傾蓋乍交情若故,把酒劇談詞俱雄」,表現出了濃厚的友情和歡快的氛圍。最後,詩人提到了當下的和平時期,以及不必羨慕屈原的獨醒,而應盡情享受當下的歡樂,「休向三閭羨獨醒,且須一醉同今夕」,體現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流暢,通過對場景的描繪和人物的刻畫,展現了詩人在佳節與友人相聚的愉悅心情,以及對友情和美好生活的讚美。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