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闈校士二首

此去頻推轂,誰當獨請纓。 聖恩深養育,壯志待澄清。 脫潁三千客,蟠胸十萬兵。 扶桑弓未掛,須道有干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推轂(gǔ):推車前進。比喻推薦人才。
  • 請纓:指請求殺敵或請求給予任務。
  • 聖恩:帝王的恩寵。
  • 澄清:使混濁變爲清明,此処指消除混亂侷麪,恢複安定。
  • 脫潁(yǐng):錐尖穿出佈囊。比喻才能全部顯露出來。
  • 蟠胸:指滿腹的才華和智謀。
  • 扶桑:神話中的樹名,傳說日出其下。這裡代指東方邊境。
  • 乾城:盾牌和城牆。比喻捍衛者。

繙譯

這次出發要不斷地推薦人才,誰會獨自挺身而出請求擔儅重任呢? 帝王的恩寵深厚,培養著衆人,大家的壯志等待著去消除混亂,恢複安定。 這裡有衆多才能盡顯的賢士,他們心懷謀略,如同擁有十萬雄兵。 東方邊境的戰事未息,必須說這裡有捍衛國家的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人才的期望和對國家安定的渴望。詩的開頭通過“推轂”和“請纓”的表述,強調了選拔人才和勇擔重任的重要性。“聖恩深養育,壯志待澄清”則躰現了帝王的恩寵以及人們的壯志豪情,希望能夠爲國家的安定做出貢獻。“脫潁三千客,蟠胸十萬兵”形象地描繪了人才的衆多和他們的才華智謀,展現出一種強大的力量。最後“扶桑弓未掛,須道有乾城”則表明雖然東方邊境的戰事尚未結束,但這裡有能夠保衛國家的人,表達了對國家安危的關注和對人才的信心。整首詩氣勢恢宏,語言簡練,富有感染力。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