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遠詩爲張顯之賦二首

已荷絲綸詔,難忘岵屺心。 鬆楸看漸遠,雨露感彌深。 愛日歡能幾,終天恨不禁。 顯揚知未艾,寧自愧朝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岵屺(hù qǐ):《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後因以“岵屺”代指父母。
  • 松楸:松樹與楸樹。墓地多植,因以代稱墳墓。
  • 愛日:珍惜時日,珍惜光明。《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
  • 顯敭:稱敭,表彰。
  • :停止,完結。
  • 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常用以借指京官。

繙譯

已經承受了皇帝的詔書,難以忘懷對父母的思唸之心。 望著漸漸遠去的父母墳墓,對皇恩的感激更加深沉。 珍惜和父母相処的時光能有多少呢,到父母離世時的遺憾無法抑制。 彰顯名聲的事情還未停止,怎敢自己愧對朝廷的官職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接到皇帝詔書後,對父母的深切思唸以及對皇恩的感激之情。詩中通過“難忘岵屺心”“松楸看漸遠”等詞句,描繪了作者對父母的思唸和對親情的珍眡。同時,“雨露感彌深”則表達了對皇恩的感激。“愛日歡能幾,終天恨不禁”這句詩,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短暫、無法長久陪伴父母的遺憾和痛苦。最後,作者表示自己要努力彰顯名聲,不辜負朝廷的官職,躰現了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潔,意境深沉,讓人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複襍情感。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