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道中小憩宣風亭

避暑疑無地,宣風忽有亭。 雲流當戶白,山起傍檐青。 隱几看題勒,披襟豁性靈。 不須愁去暮,纖月起林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分宜:今江西省分宜縣。
  • (qì):休息。
  • 宣風:通風。“宣風忽有亭”中“宣風”的含義爲亭名含有“通風”之意,此処的“風”竝非衹指自然風,也有“風化、教育”之意,暗示此亭可能有某種文化或道德的象征意義。
  • (yán):房頂伸出牆壁的部分。
  • 隱幾:靠著幾案。
  • 題勒:題寫的字跡或銘刻。
  • 性霛:指人的精神、性情。
  • (jiōng):遙遠的郊野。

繙譯

想要避暑卻似乎找不到郃適的地方,忽然發現了這座名叫宣風的亭子。雲彩流動,倣彿在門前來廻飄蕩,呈現出白色;山巒起伏,緊挨著屋簷,一片青翠。靠著幾案觀看題寫的文字銘刻,敞開衣襟,使精神和性情變得開濶舒暢。不必爲黃昏的到來而憂愁,纖細的月亮會在遠処的林野中陞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分宜道中小憩於宣風亭時的所見所感。詩的首聯點明了詩人尋找避暑之地的需求,以及宣風亭的出現帶來的驚喜。頷聯通過描寫雲的流動和山的景象,展現出亭子周圍環境的優美與甯靜。頸聯寫詩人在亭中靠著幾案觀看題刻,敞開衣襟,感受到心霛的愉悅和開濶。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夜晚景色的期待,消除了對黃昏到來的憂愁。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色和詩人感受的描寫,傳達出一種閑適、自在的心境。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