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部惠予漿水玉石硯予視之隱有云氣梅乾雙雙侵雲月色照耀走筆短歌謝之
張君惠我漿水硯,煙水微茫雲一片。
又如月色照梅梢,但色光芒月不見。
一干兩乾乾青天,攣拳根着萬千年。
學文須學石間秀,美在其中人得傳。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漿水硯:一種硯臺,以漿水石製成,色澤如雲霧。
- 煙水微茫:形容硯臺的色澤如煙霧般朦朧。
- 攣拳:形容樹根盤曲的樣子。
- 根着:紮根。
翻譯
張君贈我一方漿水硯,其色澤如煙霧般朦朧,彷彿一片雲彩。 又像是月光照耀在梅樹梢上,只看到月光的光芒,卻不見月亮本身。 一根兩根的梅樹枝幹直插青天,樹根盤曲,深深紮根於地下,歷經萬千年。 學習文學應當學習石頭間的秀美,內在的美才是真正值得傳承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張君贈送的漿水硯和梅樹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讚賞和對文學學習的見解。詩中,「漿水硯」和「煙水微茫」描繪了硯臺的獨特美感,而「月色照梅梢」則進一步以月光和梅樹的意象,展現了自然界的和諧與神祕。後兩句則借石間秀美和梅樹的堅韌,比喻文學學習應追求內在的美和持久的價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文學和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砌下黃菊暮秋始開爲賦此篇 》 —— [ 宋 ] 鄭剛中
- 《 九月遇雨前韻 》 —— [ 明 ] 黃公輔
- 《 淳熙乙未登科是夏再中教官得紹興府教授秋末還家待闕時楊樞密爲帥送程先生赴省八絕句 》 —— [ 宋 ] 項安世
- 《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 》 —— [ 宋 ] 王安石
- 《 九月偕兄子樂齋之毘陵 其一 (丁卯(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二十四歲)) 》 —— [ 清 ] 許傳霈
- 《 送秋 》 —— [ 明 ] 釋函是
- 《 暮秋匏谷結社有賦得園字 》 —— [ 明 ] 吳殿邦
- 《 林雲山盆梅九月盛開魏竹溪有詩次韻二首 》 —— [ 明 ] 黃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