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中丞林石厓巡撫保定諸府提督紫荊諸關

石厓如心鐵如面,霜風凜凜不可犯。 化作兩畿桃李春,爲兩棘寺洗冤怨。 世傳斧鉞授天庭,內撫天關外紫荊。 舊日春風皆識面,株株桃李忻相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中丞:古代官名,相當於中央監察機構的官員。
  • 林石厓:人名,詩中的對象。
  • 巡撫:古代官職,負責地方的軍事和行政。
  • 保定諸府:指保定地區的各個行政單位。
  • 紫荊諸關:指紫荊關等邊防要塞。
  • 湛若水:明代詩人,本詩的作者。
  • 霜風凜凜:形容風寒冷刺骨。
  • 兩畿: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桃李春:比喻教育或治理下的繁榮景象。
  • 棘寺:古代官署名,指司法機構。
  • 斧鉞:古代的兵器,此處象徵權力。
  • 天庭:指皇帝的朝廷。
  • 天關:指京城的關卡。
  • 春風:比喻恩澤或教化。

翻譯

石厓你的心如鐵石般堅定,面對凜冽的寒風也毫不退縮。 你將把京城及其周邊地區變得如桃李般春意盎然,爲司法機構洗清冤屈。 世人傳說你手中的權力是天庭所授,你在國內安撫京城關卡,在國外守護紫荊關等要塞。 往日的春風都認識你的面容,每一株桃李都欣喜地迎接你的到來。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林石厓的堅定和公正,以及他在治理和軍事上的才能。詩中通過「石厓如心鐵如面」和「霜風凜凜不可犯」描繪了林石厓的堅強不屈,而「化作兩畿桃李春」和「爲兩棘寺洗冤怨」則展現了他的治理成果和對司法公正的貢獻。最後兩句以春風和桃李爲喻,表達了人們對林石厓的歡迎和敬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湛若水對林石厓的崇高評價。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