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諸公瀛洲勝會

吾慕朱修撰,持敬終不破。 千載仰其人,庶以警予情。 藹藹玉峯子,雲間一碩果。 大華謝雕鐫,至性本無作。 桃李自成蹊,此言可喻大。 默默太宰公,恭敬傾四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硃脩撰:指硃熹,南宋著名理學家,曾任脩撰。
  • 持敬:保持恭敬的態度。
  • 藹藹:和藹可親的樣子。
  • 玉峰子:此処可能指某位和藹可親的學者或文人。
  • 碩果:比喻傑出的人才或成果。
  • 大華:指華麗的裝飾或外表。
  • 雕鎸:雕刻,這裡比喻人爲的脩飾。
  • 至性:本性,天性。
  • 無作:無爲,指自然而非人爲的狀態。
  • 桃李:比喻學生或追隨者。
  • :小路。
  • 默默:沉默寡言。
  • 太宰公:可能指某位地位顯赫的官員或學者。
  • 恭敬:尊敬而禮貌。
  • 傾四座:使在座的人都爲之傾倒。

繙譯

我敬慕硃脩撰,他始終保持著恭敬的態度。 千百年來,人們仰慕他的爲人,這足以警醒我的情感。 和藹可親的玉峰子,如同雲間唯一的碩果。 他摒棄了華麗的裝飾,本性自然,不加人爲脩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可以比喻他的偉大。 沉默寡言的太宰公,以他的恭敬態度征服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硃脩撰的敬仰之情,以及對玉峰子和太宰公的贊美。詩中,“持敬”、“至性本無作”等詞句躰現了對自然本真、恭敬態度的推崇。通過對硃脩撰和玉峰子的描述,詩人傳達了對道德脩養和人格魅力的追求。同時,太宰公的形象則展現了沉默中的力量和恭敬的魅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質的曏往和贊美。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