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酬:答謝。
- 姜仁夫:人名,詩人的朋友。
- 陽明韻:指王陽明的詩韻。
- 高堂:指高大的廳堂,這裏指宴會場所。
- 泥途:泥濘的道路,比喻困境。
- 保命:保全生命。
- 騫舉:高飛,比喻遠行或追求高遠。
- 網虞:網羅和憂慮,比喻困境和危險。
- 涉江:渡過江河。
- 灩澦:灩澦堆,長江三峽中的一塊巨石,比喻險阻。
- 即陸:到達陸地。
- 崎嶇:山路不平,比喻艱難。
- 嗟予:嘆息自己。
- 安之:安於這種狀況。
- 險阻:艱難險阻。
翻譯
今夜在高大的廳堂中歡聚宴飲,明日卻要踏上泥濘的道路。 我渴望高飛以保全生命,卻忘記了自身正處在困境和危險之中。 渡江時擔心遇到灩澦堆那樣的險阻,到達陸地後又憂慮山路的崎嶇。 唉,我該如何安於這種狀況呢?連平地也變得艱難險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今夜的宴會與明日的困境,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憂慮和無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高堂」與「泥途」、「騫舉」與「網虞」、「涉江」與「即陸」,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末句「平地成險阻」更是以誇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未來道路的悲觀預期,體現了詩人深沉的憂國憂民之情。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至清溪觀潮水山靈泉作 》 —— [ 明 ] 湛若水
- 《 答陳瑞山大巡書來仁面已見種子之喻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口占贈西嶺秦子由之任呈邁 》 —— [ 明 ] 湛若水
- 《 九章贈別 》 —— [ 明 ] 湛若水
- 《 喜覺山洪大巡來訪朱明洞天遂講於青霞洞次來韻二首答之其二 》 —— [ 明 ] 湛若水
- 《 遊南嶽途中晚枕念丹山少汾月朔至今六日渺無來耗作歌遲之二章 》 —— [ 明 ] 湛若水
- 《 過十八灘戲作 》 —— [ 明 ] 湛若水
- 《 寄鎮江錢醫士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