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病不寢而作
溪蓮水晶秀,結子心獨苦。
撫己良自惜,不若忘憂草。
昨忻菽水歡,今病心如搗。
肺肝倘可療,豈但慕割股。
肝肺亦已摧,安得悲速老。
老態發日逼,發白心轉赤。
暮暮與朝朝,左右進藥食。
食苦誰能甘,食甘誰能釋。
視膳古爲孝,一氣共忻戚。
何日上高堂,綵衣奉顏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忻 (xīn):歡喜,高興。
- 菽水 (shū shuǐ):指普通的飲食。
- 搗 (dǎo):此處指心煩意亂,如同被搗碎。
- 肺肝 (fèi gān):比喻內心。
- 割股 (gē gǔ):古代有孝子割股肉爲父母治病的傳說,比喻極度的孝心。
- 摧 (cuī):破壞,損傷。
- 綵衣 (cǎi yī):指孝順的行爲,源自古代孝子穿綵衣娛親的故事。
翻譯
溪邊的蓮花在水晶般的水中顯得格外秀麗,結出的蓮子心中卻獨含苦澀。 我深感自己的不幸,真希望自己能像忘憂草一樣無憂無慮。 昨天還歡喜地享受着簡單的飲食之樂,今天卻因母親的病痛而心如刀絞。 如果內心的痛苦可以治癒,我豈止是羨慕那些割股療親的孝子。 內心的痛苦已經到了極點,我怎能不悲嘆自己迅速老去。 老去的跡象日益逼近,我的頭髮變白,但心卻變得更加熾熱。 日復一日,我早晚都在爲母親準備藥食。 藥食雖苦,誰能真正甘之如飴?即使是甜食,又有誰能真正釋懷? 古人視侍奉父母爲孝,我們共同分享着喜怒哀樂。 何時才能回到高堂之上,穿上彩衣,以孝順的行爲來侍奉父母的容顏。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病重的深切憂慮和無盡的孝心。詩中,「溪蓮水晶秀,結子心獨苦」以蓮花的美麗與蓮子的苦澀對比,隱喻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痛苦。後文通過「菽水歡」與「心如搗」的對比,進一步強化了作者對母親病情的焦慮。詩的結尾,作者表達了對孝順的嚮往和對母親早日康復的期盼,展現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孝道精神。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何鈍庵侍御將以考滿便歸敘別離家者十有四年矣予離家十五年矣時予將引年求歸勃焉感懷不勝故山之念贈以是詩 》 —— [ 明 ] 湛若水
- 《 謝南崖陳光祿寄年譜鐫金絕句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姚澤山侍御江門鈞臺之作因以贈別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經憲俞子奏最上京詩以送之 》 —— [ 明 ] 湛若水
- 《 大行孝宗皇帝輓詞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聞雁二絕 》 —— [ 明 ] 湛若水
- 《 走筆偶贈省元唐子元殊 》 —— [ 明 ] 湛若水
- 《 讀劉可大內翰題雲軒霍君卷次韻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