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華巖庵二首

祥光蔚起照南旻,霓棟輦飛梵宇新。 天欲一方開法象,地因六境坐金身。 芰荷已報池塘夏,草樹猶含樂國春。 幾載皈依勤兩叟,到來此日豁心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蔚起:盛大、興盛的樣子。
  • 南旻:指南方的天空。
  • 霓棟:彩虹般的屋樑,形容建築的壯麗。
  • 輦飛:形容建築高聳入雲,如飛翔一般。
  • 梵宇:指佛寺。
  • 法象:指佛法的象徵。
  • 六境:佛教用語,指六種感官所接觸的外境。
  • 金身:指佛像。
  • 芰荷:指荷花。
  • 樂國:指佛教中的極樂世界。
  • 皈依:佛教用語,指歸依佛、法、僧三寶。
  • 豁心神:心情開朗,精神振奮。

翻譯

祥瑞的光芒盛大地照耀着南方的天空,彩虹般的屋樑高聳入雲,佛寺煥然一新。 天意似乎爲了這一方開啓了佛法的象徵,大地因爲六種感官的外境而坐落着金色的佛像。 荷花已經預示着池塘進入了夏季,草木依然保留着樂國的春意。 幾年來兩位老者勤勉地歸依佛門,到此日到來時,心情豁然開朗,精神振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華巖庵的壯麗景象和佛教氛圍,通過「祥光蔚起」、「霓棟輦飛」等詞句展現了寺廟的莊嚴與神聖。詩中「芰荷已報池塘夏,草樹猶含樂國春」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佛教的極樂世界相聯繫,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虔誠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因皈依佛教而獲得的心靈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振奮。

曾受益

曾受益,字而吉。增城人。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舉人。會試不第,謁選授福建寧德知縣。以親老不能迎養乞致仕,嘗主修邑志。年八十九卒。有《吹劍集》。清康熙《增城縣誌》卷八有傳。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