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陪祀西陵二首

暖風連日漲游塵,好雨東來足慰人。 溼翠倚空山盡出,淡黃當路柳初勻。 雞啼縣郭才經午,馬踏川原正及春。 陵廟禮成歸奏御,杏餳榆火一番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明: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也是祭祀祖先的日子。
  • 陪祀:陪同祭祀。
  • 西陵: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某位重要人物的陵墓。
  • 程敏政:明代詩人。
  • 溼翠:溼潤的綠色,形容山色。
  • 淡黃:淺黃色,形容柳色。
  • 雞啼:雞叫聲,常用來表示早晨或時間。
  • 縣郭:縣城的城牆。
  • 川原:平原和河流。
  • 陵廟:陵墓和廟宇,這裏指祭祀的場所。
  • 奏御:向皇帝報告。
  • 杏餳:杏子製成的甜食。
  • 榆火:榆樹的火,可能指用榆樹枝點火。

翻譯

連日暖風揚起了遊人的塵土,東邊來的好雨足以安慰人心。溼潤的綠色山巒在空中若隱若現,淡黃色的柳枝在路旁初次均勻地展開。雞在縣城的城牆外啼叫,時間才過中午,馬兒踏過平原和河流,正是春天的時節。在陵墓和廟宇完成祭祀後,回去向皇帝報告,杏子甜食和榆樹火帶來了一番新的景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景象和祭祀活動的氛圍。詩中,「暖風」、「好雨」、「溼翠」、「淡黃」等詞語生動地勾勒出了春天的氣息和自然的色彩。通過「雞啼縣郭」和「馬踏川原」的描寫,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春日的生機。結尾的「陵廟禮成歸奏御,杏餳榆火一番新」則表達了祭祀活動的完成和對新氣象的期待,體現了詩人對傳統節日的尊重和對自然變化的敏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