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九歌

我所思兮在新泉,地發蟹眼長涓涓。 諸賢雲集觀我生,積累可以成大川。 蕭子臺高系去思,院中百卉弼唐遷。 詠歸一調久欲絕,諸賢翕與端溪傳。 予欲從之亮非遠,自然堂外同此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新泉:新涌出的泉水。
  • 蟹眼:形容泉水初涌時的小泡,如同蟹眼。
  • 涓涓:形容水流細小而連續。
  • :和諧,一致。
  • 端溪:地名,此處可能指一個具體的地方或學派。
  • :確實,真的。

翻譯

我所思念的是那新涌出的泉水,它像蟹眼一樣冒出小泡,細水長流。 衆多賢士聚集,觀察我的生活,積累起來可以匯成大河。 蕭子的高臺高高聳立,讓人懷念離去,院中的百花輔助着唐代的變遷。 詠歎歸來的曲調已經久違,衆多賢士和諧地與端溪傳承。 我想要追隨他們,確實並不遙遠,自然堂外,我們共享同一片天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新泉、賢士、高臺、百花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切思念和嚮往。詩中「新泉」象徵着新生與希望,而「賢士」的聚集則體現了對知識和智慧的追求。蕭子的高臺和院中的百花,不僅是對過去的懷念,也是對歷史變遷的感慨。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與賢士們共同傳承文化的渴望,以及對共享同一天空的嚮往,展現了詩人對和諧社會的理想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