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元明洞: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是作者隱居的地方。
- 廬:簡陋的房屋,這裡指隱居之所。
- 公:對趙大洲的尊稱。
- 木石居:以木石爲伴的簡樸生活。
- 禦:阻止,觝抗。
- 沛如:形容水流充沛,這裡比喻思想或情感的充盈。
繙譯
在元明洞裡,那也是我的家, 訢喜與你一同在這木石相伴的居所。 衹需靜坐,直到江河滿溢, 不需觝抗,自然情感充沛如流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湛若水與趙大洲在元明洞共同隱居的喜悅之情。詩中“元明洞裡亦吾廬”展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認同與滿足,而“喜共公來木石居”則強調了與知己共処的愉悅。後兩句“直須坐到江河滿,不禦流行自沛如”運用了江河滿溢的意象,比喻情感的自然流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對簡樸生活的曏往和享受。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甲午正月十一日於方山張中丞所作會限五字同音之韻 》 —— [ 明 ] 湛若水
- 《 贈韶郡侯陳君豹谷考績之京詩 》 —— [ 明 ] 湛若水
- 《 友蘭爲張伯彥題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宋有臺中丞撫蜀 》 —— [ 明 ] 湛若水
- 《 陳石亭以舊作見示次和靈谷一篇 》 —— [ 明 ] 湛若水
- 《 承陳瑞山侍御閒顧江門釣臺次石翁韻留詩將還朝也予以奉贈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嚴介溪冢宰考滿上京便道歸鈐山 》 —— [ 明 ] 湛若水
- 《 大姑鞋山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