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僕丞陳君鈍齋抗疏左遷黃州通判詩

鈍齋吾老友,十載拜牀下。 抱材恆不售,時已有定價。 叫閽論大禮,不肯諸公亞。 三遷及僕丞,一疏落別駕。 執經睨黃梅,且莫易呵罵。 無住生爾心,可達聖仁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鈍齋:陳君的號,指陳君。
  • 抗疏:上書直言。
  • 左遷:貶官。
  • 黃州通判:黃州的副官。
  • 抱材:懷才不遇。
  • 叫閽:敲門,比喻上書言事。
  • 大禮:重要的禮儀或政策。
  • 不肯諸公亞:不願意屈居於其他官員之下。
  • 三遷:多次陞遷。
  • 僕丞:官職名,指陳君的官職。
  • 一疏落別駕:一次上書後被貶爲別駕。
  • 執經:手持經書,指學習。
  • :斜眡,此処指專注地看。
  • 黃梅:地名,指黃州。
  • 無住生爾心:不要停止你的心志。
  • 可達聖仁捨:可以達到聖人和仁者的境界。

繙譯

鈍齋是我的老朋友,十年來我一直尊敬地坐在他的牀下學習。他懷才不遇,但他的價值已經被時代所認可。他上書直言重要的禮儀問題,不願意屈居於其他官員之下。他多次陞遷,最終成爲僕丞,但一次上書後被貶爲黃州的副官。他專注地學習,不要停止他的心志,這樣他可以達到聖人和仁者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送別他的老友陳君的作品,表達了對陳君的敬重和對他遭遇的同情。詩中,“鈍齋”是陳君的號,詩人用“鈍齋吾老友”開篇,顯示了兩人深厚的友情。詩中提到陳君“抱材恒不售”,即懷才不遇,但又說“時已有定價”,表明陳君的才能已被時代所認可。詩中還描述了陳君上書直言大禮,不願屈居人下,以及他的官職變遷,最終被貶爲黃州通判的經歷。最後,詩人鼓勵陳君不要放棄,繼續學習,以達到聖人和仁者的境界。整首詩情感真摯,既表達了對友人的敬重,也躰現了對時代不公的批判。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