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魏季子翠微山

聞道桃源可避秦,卜居有地託閒身。 猿拋野果欺生客,鹿過溪齋狎熟人。 筍爲經冬嘗覆雪,柳因種子得留春。 何時共醉山中酒,見月方知明月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桃源:指理想的避世隱居之地,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 卜居:選擇居住的地方。
  • (xiá):親近而不莊重。
  • 覆雪:被雪覆蓋。
  • 柳因種子得留春:柳樹因爲種子的原因,即使在春天過去後,依然能夠保持生機。
  • 見月方知明月旬:看到月亮才能知道明亮的十天(旬)。

翻譯

聽說有一個桃源可以躲避紛擾,我選擇了一個地方來寄託我的閒適生活。猿猴拋下野果來戲弄陌生的客人,鹿兒經過溪邊的齋舍親近熟悉的人。竹筍因爲經歷了冬天的雪覆蓋而得以品嚐,柳樹因爲種子的緣故,即使在春天過後也能留住春意。何時我們能一起在山中暢飲美酒,看到月亮才能知道那明亮的十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理想的隱居生活場景,通過桃源、猿猴、鹿、竹筍和柳樹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的「桃源」象徵着詩人內心的避世之地,而「猿拋野果」和「鹿過溪齋」則生動地描繪了山中的自然景象和動物的習性。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能與友人共享山中美酒,共賞明月的願望,體現了詩人對友情和美好時光的珍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的讚美。

彭睿壎

彭睿壎,字公吹,號竹本,晚號龍江村獠。順德人。耀子。明亡後,隱居鄉中,以書畫自娛。清咸豐《順德縣誌》卷■有傳。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