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壎 (xūn):古代一種陶製的吹奏樂器。
- 磴 (dèng):山路的石級。
- 衲 (nà):僧衣,也指僧人。
翻譯
寺門前種滿了竹子,離別後它們傾斜了幾枝。 所見到的人都已經老去,春天何曾能耐得住繁華。 猿猴拋下穿過石級的果實,鳥兒踏落了琴上的花瓣。 我曾補過的寒山僧衣,前年終於穿回了家。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寺門前的竹子、老去的人、猿猴和鳥兒的動作,以及寒山僧衣的迴歸,表達了時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詩中「寺門多種竹,別後幾枝斜」以竹子的傾斜暗示離別後的時光變遷,「所見人皆老,何曾春耐華」則直抒胸臆,表達了對青春易逝的哀嘆。後兩句通過猿猴和鳥兒的自然景象,進一步以物喻人,增強了詩的意境。最後提到「舊補寒山衲,前年著到家」,則透露出一種歸隱山林、超脫塵世的情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抒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