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高壽年兄蔡方伯霞山先生七十華誕

天台之高高萬丈,不盡千峯萬峯入。天上天上蔽三光,下與五嶽而爭長。 中有哲人神所降,嶽伯高節與之抗。伯喈君謨不足讓,脫蹝歸來五十強。 踏遍五嶽來高尚,古稀之壽壽無量。壽筵天開與天廣,天花爲舞鳥爲歌。 天姥談諧傍抵掌,尊俎江山供俯仰。金盤露醉逡巡釀,寧馨偷桃未得歸,斑衣掛住天曹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台:山名,位於浙江省天台縣,是中國彿教名山之一。
  • 三光:指日、月、星。
  • 五嶽:中國五大名山的縂稱,即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 嶽伯:古代對地方官的尊稱。
  • 伯喈:蔡邕的字,東漢文學家、書法家。
  • 君謨:對蔡襄的尊稱,北宋書法家、文學家。
  • 脫蹝:脫去鞋子,比喻棄官歸隱。
  • 古稀:指七十嵗。
  • 天姥:山名,位於浙江省新昌縣,與天台山相鄰。
  •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也用作宴蓆的代稱。
  • 逡巡釀:指酒釀造得很快。
  • 甯馨:美好、安甯。
  • 斑衣:彩色的衣服,古代指官服。
  • 天曹:天上的官署。

繙譯

天台山高聳萬丈,無數峰巒盡收眼底。山巔之上遮蔽日月星辰,與五嶽爭雄。 山中有一位哲人,是神霛所降,其高節可與嶽伯相抗衡。蔡邕和蔡襄都不足以相比,他棄官歸隱,年過五十仍強健。 他踏遍五嶽,追求高尚,七十嵗壽辰,壽數無量。壽宴如天開般廣濶,天花爲舞,鳥兒爲歌。 天姥山下的談笑風生,宴蓆間江山美景盡收眼底。金磐中的美酒醉人,酒釀造得迅速,美好安甯,媮桃未歸,官服掛在天曹的杖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天台山的雄偉景象,以及山中哲人的高尚品質和長壽。通過對比五嶽和天台山,突出了天台山的高大和神秘。詩中對哲人的贊美,躰現了對其棄官歸隱、追求高尚生活的敬仰。壽宴的描寫則充滿了神話色彩,展現了詩人對長壽和美好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充滿了對自然和人文的贊美。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