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三月上巳同毛古庵黃門樑天壺長史周紀善諸生遊善權三洞

善權善洞府,神仙逸其名。 嘉名吾夙慕,於茲扣巖扃。 地氣通靈竅,天神啓虛明。 誰能履茲境,可遊神之庭。 明公翕然至,如雲集諸生。 心同理有愜,景澹心自澄。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子: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戊子年。
  • 上巳:古代節日,農曆三月初三。
  • 毛古庵黃門梁天壺周紀善:人名,詩中提到的同遊者。
  • 長史:古代官職名。
  • 諸生:指學生。
  • 善權:地名,善權寺,位於今江蘇省宜興市。
  • 三洞:指善權寺附近的三個洞穴。
  • 夙慕:長久以來的嚮往。
  • 扣巖扃:敲擊岩石,指探訪洞穴。
  • 地氣:地下的靈氣。
  • 啓虛明:開啓幽深而明亮的空間。
  • 翕然:形容人多而聚集的樣子。
  • 理有愜:道理上感到滿足。
  • 景澹:景色寧靜。
  • 心自澄:內心自然清淨。

翻譯

在戊子年三月初三這個上巳節,我與毛古庵、黃門、梁天壺、周紀善以及一些學生一同遊覽了善權寺的三個洞穴。

善權寺的洞穴真是仙境般的地方,雖然神仙的名字我們無從知曉。我對這裏早已心生嚮往,今天終於有機會敲擊岩石,探訪這些神祕的洞穴。

地下的靈氣通達這些靈竅,天神似乎也開啓了這些幽深而明亮的空間。誰能踏足這樣的境界,就能遊覽神靈的庭院。

我們一行人如雲聚集,如同諸生一般。心中對道理的滿足,加上景色的寧靜,使得我們的內心自然清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湛若水與朋友們在上巳節遊覽善權寺三洞的情景。詩中,「善權善洞府,神仙逸其名」一句,既表達了對善權寺神祕洞穴的嚮往,也透露出對未知仙境的無限遐想。通過「地氣通靈竅,天神啓虛明」的描繪,詩人將洞穴的神祕與靈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後文中的「明公翕然至,如雲集諸生」則生動地描繪了衆人聚集的盛況,而「心同理有愜,景澹心自澄」則表達了遊覽中心靈的寧靜與滿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靈性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