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少司成子陽之南雍
昔忝司成席,亦作南雍遊。
壁水匯門清,鐘山翠空浮。
觀光多英才,函丈交問酬。
昔如魚泳淵,今如鷹上韝。
君今往持鐸,聲聞超前修。
爲問絃歌地,鐘鼓今存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司成:古代官名,負責教育貴族子弟。
- 南雍:指南京國子監,古代的高等學府。
- 壁水:指國子監內的水池,象徵學問的源泉。
- 鐘山:南京的一座山,常用來象徵南京。
- 函丈:古代對老師的尊稱。
- 鷹上韝:韝(gōu),古代用來系鷹的皮帶。這裏比喻英才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 持鐸:古代官員持鐸巡視,這裏指擔任重要職務。
- 絃歌地:指學校,因爲古代學校常有絃歌之聲。
- 鐘鼓:古代學校中的鐘鼓,用來定時和提醒。
翻譯
昔日我曾擔任司成的職位,也在南京國子監遊學。國子監內水池清澈,鐘山的美景彷彿漂浮在空中。來此觀摩的多是英才,與老師交流問答。過去我像魚兒在深淵中游泳,現在則像鷹被繫上皮帶,準備高飛。你即將前往擔任重要職務,聲名必將超越前人。我想問問那絃歌之地,學校的鐘鼓是否依舊存在。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送別張子陽前往南京國子監任職的作品。詩中,湛若水回憶了自己在國子監的學習經歷,表達了對張子陽即將擔任重要職務的祝賀和期望。通過對比自己過去和現在的狀態,以及對國子監的懷念,詩人展現了對學問和教育的深厚情感。同時,詩中的自然景觀和學校景象的描繪,增添了詩歌的意境美,體現了詩人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對後輩的殷切期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翁存道憲副赴荊湖兵備八韻 》 —— [ 明 ] 湛若水
- 《 考室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邊奉常早習儀朝天宮之作 》 —— [ 明 ] 湛若水
- 《 夜泊嘉會樓 》 —— [ 明 ] 湛若水
- 《 丁未元旦居樵立四不出關吟 》 —— [ 明 ] 湛若水
- 《 贈洪覺山方時素歸福山五首 》 —— [ 明 ] 湛若水
- 《 登飛雲頂用濂溪韻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次九日送酒韻酬和未齋函谷兼呈北川二首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