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yè):拜見。
- 高士:指品德高尚、不慕名利的人。
- 嚴陵:指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曾隱居於富春山。
- 扶漢:扶持漢朝,這裏指嚴光雖隱居,但心繫漢朝。
- 段生:指段幹木,戰國時期魏國的隱士。
- 偃藩(yǎn fān):指隱居不仕。
- 素業:指清白的家世或不慕名利的志向。
- 沮溺(jǔ nì):指隱居不仕。
- 救世:指對社會有所貢獻。
- 蛻(tuì):指死亡。
- 廈木:指大木,比喻重要的人物或事物。
- 時之用:指時代的需要。
翻譯
嚴陵隱居扶持漢朝,段幹木隱居不仕於魏。自古以來,清白的家世和不慕名利的志向流傳,隱居不仕也是對社會的貢獻。我拜見墓中的人,那人已經逝去。我拜見墓前的樹木,這些樹木是棟樑之材。我感慨這些重要的人物,時代的需要是多麼巨大。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嚴陵和段幹木兩位隱士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高士的敬仰之情。詩中,「嚴陵臥扶漢,段生偃藩魏」描繪了兩位隱士雖隱居但心繫國家的高尚品質。後文通過對墓中人和墓前木的拜見,抒發了對逝去高士的懷念和對棟樑之材的珍視。最後,「載感廈木言,時之用大矣」則強調了時代對重要人物的巨大需求,表達了對時代責任的深刻認識。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得垂虹泉懸壁巖 》 —— [ 明 ] 湛若水
- 《 新卜廣朗坪 》 —— [ 明 ] 湛若水
- 《 趙元默得一鶴將致西雲隨即病死詩以悼之 》 —— [ 明 ] 湛若水
- 《 福建長樂柯生喬可尚遷博學士也齋戒三日盡棄其學而請學焉喜而與之詩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高氏祖廟詩 》 —— [ 明 ] 湛若水
- 《 送符生士亨還南昌三章 》 —— [ 明 ] 湛若水
- 《 陳琴溪司成於憑虛閣修會得繩字 》 —— [ 明 ] 湛若水
- 《 奉賀沈太夫人上壽華誕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