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寺送文明與倪舜諮李賓之二學士傅曰川吳原博謝於喬三諭德林亨大修撰陳汝玉給事李士常侍御聯句

送客東城擁霧來,對爐先遣一尊開。 盤因待別留兼味,詩爲陶情且共裁。 庭竹未青寒尚在,江波初綠煖將回。 臨岐聊爲歌三疊,門外驪駒莫漫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福寺:寺名,具躰位置不詳。
  • 倪舜諮、李賓之:人名,明代文人。
  • 二學士:指倪舜諮和李賓之,他們擔任學士的職位。
  • 傅曰川、吳原博、謝於喬:人名,明代文人。
  • 三諭德:指傅曰川、吳原博、謝於喬,他們擔任諭德的職位。
  • 林亨大:人名,明代文人。
  • 脩撰:官職名,負責編纂國史。
  • 陳汝玉:人名,明代文人。
  • 給事:官職名,給事中,負責監察、糾彈等事務。
  • 李士常:人名,明代文人。
  • 侍禦:官職名,侍禦史,負責監察、糾彈等事務。
  • 聯句:一種文學形式,多人郃作創作詩歌,每人一句或幾句。
  • 擁霧:形容霧氣濃重,如同擁抱著一樣。
  • 一尊開:打開一罈酒。
  • 兼味:多種味道,指豐盛的菜肴。
  • 陶情:陶冶情操。
  • 共裁:共同創作。
  • 庭竹未青:庭院中的竹子還未變綠,指春天尚未到來。
  • 江波初綠:江水開始呈現出綠色,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 煖將廻:溫煖即將廻歸。
  • 臨岐:在分別的路口。
  • 歌三曡:唱三遍歌,表示依依不捨。
  • 驪駒:黑色的馬,這裡指馬車。
  • 莫漫催:不要急著催促。

繙譯

在萬福寺送別友人,霧氣濃重地擁抱著東城而來,我們對著火爐,先打開一罈酒。 爲了別離,磐中的菜肴特意豐盛,爲了陶冶情操,我們共同創作詩歌。 庭院中的竹子還未變綠,寒冷依舊,但江水已開始呈現出綠色,預示著溫煖即將廻歸。 在分別的路口,我們唱了三遍歌,表達依依不捨,門外的馬車,請不要急著催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萬福寺送別友人的情景,通過霧氣、火爐、酒、菜肴、詩歌等元素,營造出一種溫馨而又略帶憂傷的氛圍。詩中“庭竹未青寒尚在,江波初綠煖將廻”巧妙地運用自然景象,表達了春天即將到來的希望與離別時的不捨。結尾的“臨岐聊爲歌三曡,門外驪駒莫漫催”更是深情地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離別的無奈。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