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堂歌
吾聞上古上壽萬八千,中古一百六十年。而今上壽稱百歲,萬一有之號人瑞。
宇宙之氣將無同,今何爲嗇古何豐。始知元氣在燮理,匪但氣數而已矣。
又聞上古至仁皇,可使世爲仁壽鄉。高明博厚乃悠久,悠久可以配無疆。
民物以之不夭折,二儀五氣延三光。自餘一國及一家,積仁氣象何其賒。
斂時五福保壽康,神理不虧無沴邪。崇德德茂有周公,孝仁不愧古人風。
有兄罹寇身急難,割股籲天天亦從。和藥一歃母病起,感應之速如神功。
始信古傳仁者壽,一旦三回介春酒。三萬六千九十日,花嬈勸酒鳥音奏。
人言壽域在此門,三代四代斑衣舞。賢孫肯構堂崔嵬,前人肯構後孝思。
曾孫黃門我賢友,大公之世非天遺。安得四方此壽域,民物長養同熙熙,頓令此世還黃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古上壽:指上古時期人們的長壽。
- 人瑞:指特別長壽的人,被視爲吉祥的象徵。
- 燮理:調和治理,指宇宙間各種力量的和諧平衡。
- 二儀五氣:二儀指天地,五氣指五行之氣,即金、木、水、火、土。
- 賒:遠,這裏指深遠的影響。
- 沴邪:不祥之氣。
- 崇德德茂:崇尚道德,德行豐厚。
- 罹寇:遭受戰亂。
- 割股:割下自己的肉,古代有割股療親的故事。
- 歃:飲,這裏指服藥。
- 感應:指人與天地間的相互影響和反應。
- 壽域:長壽的地方或狀態。
- 斑衣:指兒童或少年穿的衣服,這裏指兒童。
- 肯構:願意建造。
- 黃門:古代官職名,這裏指擔任此職的人。
- 黃羲:指黃帝和伏羲,古代傳說中的帝王,這裏指回到古代那種理想的社會狀態。
翻譯
我聽說上古時期人的壽命可達一萬八千年,中古時期則是一百六十年。而現在人們稱百歲爲上壽,萬一有人達到這個年齡,就號稱人瑞。
宇宙間的氣似乎沒有變化,爲何現在的人壽命短而古代的人壽命長呢?這才知道宇宙間的元氣需要調和治理,不僅僅是氣數的問題。
又聽說上古時期有至仁的帝王,可以使世界成爲仁壽之鄉。高明博厚才能長久,長久才能與無疆相配。
人民和萬物因此不會夭折,天地和五行之氣延長了三光(日、月、星)的壽命。對於一個國家或一個家庭來說,積累仁德的影響是多麼深遠。
保持五福(壽、富、康寧、好德、終命)可以保證壽康,神理不會虧損,沒有不祥之氣。崇尚道德,德行豐厚,有周公這樣的人,孝順仁愛,不愧於古人的風範。
有兄弟遭受戰亂,身陷急難,割下自己的肉來救治,天也會聽從他的祈禱。調和藥物,母親病癒,這種感應之速如同神功。
這才相信古人所說的仁者壽,一旦三次舉杯祝壽,花兒盛開,鳥兒歌唱。人們說壽域就在這個門內,三代四代的兒童穿着斑衣跳舞。
賢孫願意建造高大的堂屋,前人願意建造,後人則懷念孝思。曾孫擔任黃門之職,我賢友的大公之世並非天意遺棄。
如何能使四方都成爲這樣的壽域,人民和萬物長久養育,共同繁榮,頓時使這個世界回到黃帝和伏羲的時代。
賞析
這首詩歌通過對上古和現代人壽命差異的比較,探討了宇宙元氣與人類壽命的關係,強調了仁德對於個人和社會長壽的重要性。詩中通過具體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如周公的孝仁,以及割股療親的故事,來闡述仁德的力量和影響。最後,詩人表達了對一個充滿仁德、長壽繁榮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希望通過崇尚道德和仁愛,使世界迴歸到古代那種和諧美好的狀態。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僕山驛道中 》 —— [ 明 ] 湛若水
- 《 贈毛後軍捧 表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贈何公志別駕事竣還湖州 》 —— [ 明 ] 湛若水
- 《 重遊牛首山宵行呈同遊冼司空羅江 》 —— [ 明 ] 湛若水
- 《 劉郎蓮峰子求予書予援筆漫興飄然於東海之濱矣 》 —— [ 明 ] 湛若水
- 《 贈錢公溥地官正郎奉詔歸省 》 —— [ 明 ] 湛若水
- 《 賀魁峯曹先生七十七壽誕詩 》 —— [ 明 ] 湛若水
- 《 述九華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