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書送李生白父下第歸蜀

遊子才華三十春,揚眉吐氣激青雲。 騎蟾折桂恥下體,直溯江源歸蜀岷。 岷峨自昔多達士,漢之廣矣思其人。 子歸求之而問焉,無爲而爲之一言。 可以行之於終身,順流書報江東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 揚眉吐氣:形容人精神振奮,意氣風發。
  • 激青雲:激起高遠的志向。
  • 騎蟾折桂:古代神話中月宮有蟾蜍,折桂指科舉及第,這裏指雖然未能及第,但志向不減。
  • 直溯江源:直接追溯到江河的源頭,比喻追根溯源。
  •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泛指四川地區。
  • 多達士:多出賢士。
  • 漢之廣矣:出自《詩經》,形容漢水寬廣,這裏比喻人才衆多。
  • 思其人:思念那些賢士。
  • 無爲而爲:順應自然,不刻意追求,自然而然地做事。
  • 順流書報:順着江流寄信報告消息。

翻譯

離家遠遊的李生,才華橫溢,年方三十,精神振奮,志向高遠。雖然未能科舉及第,但他不以爲恥,反而決心追根溯源,回到蜀地岷山。自古以來,岷山和峨眉山地區就多出賢士,漢水寬廣,人才輩出,令人思念。你回去後,可以探求那些賢士的足跡,向他們請教,順應自然,不刻意追求,自然而然地做事。這樣的道理可以終身奉行,順着江流寄信給我,報告你的近況。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送別李生白父下第歸蜀的作品,表達了對李生才華的讚賞和對他人生態度的鼓勵。詩中,「揚眉吐氣激青雲」描繪了李生的精神風貌,「騎蟾折桂恥下體」則體現了他的不屈不撓。詩人鼓勵李生回到蜀地後,向當地的賢士學習,順應自然,不刻意追求,這種人生態度值得終身奉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友人的期望和祝福。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