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睍睆(xiàn huǎn):形容鳥鳴聲清脆悅耳。
- 遺音:留下的聲音。
- 聲聞:名聲,聲譽。
- 矧(shěn):何況,況且。
- 德言:有德行的話。
- 響傳:聲音傳播。
- 千岑:衆多的山峯。
- 弗思:不思念。
- 盍簪(hé zān):指朋友聚會。
翻譯
清脆悅耳的黃鳥鳴叫,其聲在千山間迴盪。 我懷念我的摯友,他的名聲早已傳遍。 我深深思念他,何況他的德行之言。 黃鳥的鳴叫聲,在衆多山峯間傳播。 我懷念我的好友,卻不再思念他的德音。 我因此感到憂愁,何況朋友們的聚會。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黃鳥的鳴叫聲,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對友德的懷念。詩中「睍睆黃鳥」與「響傳千岑」形成鮮明的意象,展現了黃鳥鳴叫的清脆與遠播,象徵着友人的名聲和德行。後文「懷我良朋」與「懷我好友」反覆強調了詩人的思念之情,而「矧茲德言」與「矧彼盍簪」則加深了對友人德行的讚美和對友情的珍視。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於觀音閣餞樑天壺宗烈同府 》 —— [ 明 ] 湛若水
- 《 予從安南迴取道訪西樵時方叔賢適還五羊趙元默約偶他出鄧順之先期偶至用陽明子舊韻四首前二首戲呈叔賢后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送趙黃門奉使祭告遼楚二府得便歸省 》 —— [ 明 ] 湛若水
- 《 雨中赴楊鷗溪飲清涼山題石壁 》 —— [ 明 ] 湛若水
- 《 漱石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即席送陳梓卿歸省攜侄來山 》 —— [ 明 ] 湛若水
- 《 方廣寺僧圓林送藤竹二杖作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少司馬李公初度之作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