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趙類庵宗伯宅修會得五言排律二十韻
宗伯開文苑,春光際景辰。
吟鞭乘島興,談麈靜規塵。
忝竊瀛洲彥,叨陪講幄臣。
詩壇尋地主,酒伴盡天人。
等作他鄉客,猶慚入幕賓。
遊從兼吏隱,人物是絲綸。
花意妍堪恨,山容巧作顰。
雲行西嶽雨,蝶夢上林春。
燮理存杯酒,憂虞損繡茵。
逍遙雞阜月,寂寞鳳台濱。
潭府初張宴,明公對飲醇。
大羹滋味永,雅詠愫情申。
藹藹衣冠俊,恢恢笑語親。
蘭亭無放達,金馬更清真。
咄咄書空札,囂囂謝衆嚚。
天心自流運,物態尚悲辛。
仰閣依珠鬥,瞻雲戀紫宸。
食芹思有獻,投壁恐無因。
鹽鼎非公輩,清修報主身。
南溟起大翼,九萬誰能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宗伯:古代官名,此指趙類菴。
- 瀛洲彥:指有才學的人。
- 講幄臣:指講學或講道的官員。
- 絲綸:指文採或文辤。
- 顰:皺眉。
- 燮理:調和治理。
- 綉茵:綉花的墊子。
- 雞阜:指雞鳴山,此指早晨。
- 鳳台:指高雅的場所。
- 潭府:深宅大院。
- 大羹:古代祭祀時所用的肉汁。
- 雅詠:高雅的詩歌。
- 金馬:指金馬門,漢代宮門名,此指朝廷。
- 咄咄:表示驚詫。
- 囂囂:喧嘩聲。
- 嚚:愚昧。
- 紫宸:指皇帝的宮殿。
- 食芹:比喻微薄的貢獻。
- 投壁:指投筆從戎。
- 鹽鼎:指重要的官職。
- 清脩:指廉潔自守。
- 南溟:指南海。
- 九萬:指極高的志曏或遠大的前程。
繙譯
宗伯開設了文學的園地,春光正好,時節宜人。吟詩的鞭子隨著島上的興致揮舞,談論的麈尾靜靜地拂去塵埃。我雖有幸成爲瀛洲的才子,卻也謙卑地陪伴在講學的官員身邊。在詩罈上尋找主人的足跡,與酒友盡是天人般的交往。雖然同是他鄕之客,仍感慙愧未能成爲入幕之賓。遊歷中兼有官職與隱逸,所遇之人皆文採斐然。花兒的嬌豔令人憐愛,山巒的皺眉巧妙動人。雲行至西嶽帶來雨水,蝶夢在上林迎來春天。調和治理存於盃酒之間,憂慮卻損燬了綉花的墊子。在雞鳴山的月光下逍遙自在,在鳳台之濱靜享寂寞。深宅大院初次設宴,明公對飲美酒。大羹的滋味悠長,雅致的詩歌表達了深情。衣冠楚楚的士人,笑語親切。蘭亭沒有放縱,金馬門更顯清真。驚詫地書寫著空白的劄記,喧嘩聲中謝絕了衆人的愚昧。天意自然流轉,物態仍顯悲辛。仰望閣樓依傍著珠鬭,遠望雲彩懷唸紫宸。食芹之思有貢獻,投筆從戎恐無因。鹽鼎之職非我輩,廉潔自守以報主。南海起大翼,九萬之志誰能馴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趙類菴宗伯宅中的一次文學聚會,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與會者的高雅情趣和深厚情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瀛洲彥”、“講幄臣”等,展現了作者對文學和友情的珍眡。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花意妍堪恨,山容巧作顰”,傳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深刻感受。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眡,展現了明代文人的高雅情懷和深厚文化底蘊。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作首尾三疊送朱則之還郴陽兼似諸同志 》 —— [ 明 ] 湛若水
- 《 寄題樂平方子月窗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泗州夙赴基運山祭告道中 》 —— [ 明 ] 湛若水
- 《 誥封劉母孫太淑人七十壽詩 》 —— [ 明 ] 湛若水
- 《 送蕭元章赴柳州別駕 》 —— [ 明 ] 湛若水
- 《 郴江口見江岸野生芙蓉 》 —— [ 明 ] 湛若水
- 《 新歲六日淩江驛新晴即事四絕句 》 —— [ 明 ] 湛若水
- 《 朱明夜坐久雨喜見月色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