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荊溪:地名,在今江蘇省宜興市。
- 瀾:波瀾,水波。
- 南嶽:指南嶽衡山,中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
- 之子:這個人,指王君策。
- 五馬:古代太守的代稱,這裏指官職較低。
- 壁立:像牆壁一樣直立,形容堅定不移。
- 孤操:孤高的操守。
翻譯
昔日我曾沿着荊溪的波瀾,登上了南嶽的山峯歌唱。今天我見到了來自荊溪的你,讓我心中感到無比的飄然。 你這個南嶽的秀才,雖然官職不高,但在五馬之後。南嶽的高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像牆壁一樣堅定地保持着孤高的操守。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贈給寧州吏目王君策的作品,表達了對王君策的讚賞和敬意。詩中,「荊溪」和「南嶽」作爲地理標誌,不僅勾畫出王君策的出身背景,也隱喻了他的品質和志向。詩人通過對比「荊溪瀾」與「南嶽山」的自然景象,以及「之子南嶽秀」與「官卑五馬後」的社會地位,強調了王君策雖官職不高,但品格高尚,堅守孤操。最後兩句「南嶽何必高?壁立有孤操」更是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王君策堅定不移的道德操守的敬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對其人格的極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