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荊溪:地名,在今江蘇省宜興市。
- 瀾:波瀾,水波。
- 南嶽:指南嶽衡山,中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
- 之子:這個人,指王君策。
- 五馬:古代太守的代稱,這裏指官職較低。
- 壁立:像牆壁一樣直立,形容堅定不移。
- 孤操:孤高的操守。
翻譯
昔日我曾沿着荊溪的波瀾,登上了南嶽的山峯歌唱。今天我見到了來自荊溪的你,讓我心中感到無比的飄然。 你這個南嶽的秀才,雖然官職不高,但在五馬之後。南嶽的高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像牆壁一樣堅定地保持着孤高的操守。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贈給寧州吏目王君策的作品,表達了對王君策的讚賞和敬意。詩中,「荊溪」和「南嶽」作爲地理標誌,不僅勾畫出王君策的出身背景,也隱喻了他的品質和志向。詩人通過對比「荊溪瀾」與「南嶽山」的自然景象,以及「之子南嶽秀」與「官卑五馬後」的社會地位,強調了王君策雖官職不高,但品格高尚,堅守孤操。最後兩句「南嶽何必高?壁立有孤操」更是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王君策堅定不移的道德操守的敬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對其人格的極高評價。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陪諸公瀛洲勝會 》 —— [ 明 ] 湛若水
- 《 賀魁峯曹先生七十七壽誕詩 》 —— [ 明 ] 湛若水
- 《 捉筆謝李鰲峯別駕送遲荔甚佳 》 —— [ 明 ] 湛若水
- 《 奉詔西苑陪祀谷祇壇舟渡西太液而歸因覽諸勝次韻張亭溪學士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儀制顧郎中遷山東僉事 》 —— [ 明 ] 湛若水
- 《 戊子三月二日取道毗陵同樑壺山攜葛澗周衛諸生遊張公洞遂憩茂潭別院 》 —— [ 明 ] 湛若水
- 《 金陵後八詠 》 —— [ 明 ] 湛若水
- 《 問庵僉憲馬君宗孔求題圃中樓亭及八景,共十絕其三房雲捧拋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