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紵山作二首
桓公酣宴地,羅綺驕春叢。
舞態餘迴雪,歌聲逗結風。
賓客三千醉,雜沓待鳴鐘。
繁華能幾時,轉瞬成蒿蓬。
雙鶴陣雲寂,丹鳳樑月空。
時時見樵牧,指點認故宮。
馳景信靡停,秉燭亦已悤。
寄謝世間人,爲樂及從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桓公(huán gōng):古代貴族名字,這裏指宴會的主人。
- 羅綺(luó qǐ):華麗的織物。
- 舞態(wǔ tài):舞姿。
- 餘(yú):餘留。
- 雜沓(zá tà):紛亂。
- 鳴鐘(míng zhōng):敲鐘。
- 繁華(fán huá):繁榮富麗。
- 蒿蓬(hāo péng):形容事物短暫。
- 雙鶴(shuāng hè):成雙的仙鶴。
- 陣雲(zhèn yún):聚集的雲彩。
- 丹鳳(dān fèng):傳說中的鳳凰。
- 梁月(liáng yuè):指月光照在樑上。
- 樵牧(qiáo mù):樵夫和牧人。
翻譯
在白紵山上寫兩首詩 作者:林枝橋
桓公在山上盡情宴樂,華麗的織物在春天的叢林中炫耀。 舞姿餘留如雪飄飛,歌聲在風中迴盪。 賓客三千盡情醉倒,熱鬧喧囂等待敲鐘。 繁華富麗能持續多久,轉瞬間就會消散如蒿蓬。 成雙的仙鶴在寂靜的雲中陣列,傳說中的鳳凰在明月下翱翔。 時常看見樵夫和牧人,指點着熟悉的宮殿。 景色流轉信手拈來,拿着燭光也已匆匆。 向世間的人們致謝,爲了快樂和從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華麗宴會的場景,通過對宴會繁華和熱鬧的描繪,反襯出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傳說中的仙鳳等形象的運用,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世事變遷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從容和快樂生活態度的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哲理,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