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遊星巖詩次李長度韻

振衣不覺已嶙峋,緣是崚嶒置此身。 光發井龍崖角石,旋如磨蟻嶺腰人。 暗中鐘鼓傳虛響,洞裹煙嵐翳早春。 欲問往來諸槳楫,瀝湖無語淨鋪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嶙峋(lín xún):形容山勢高聳險峻。
崚嶒(líng céng):高大的山峯。
井龍(jǐng lóng):傳說中的一種神龍。
磨蟻(mó yǐ):形容山勢陡峭像螞蟻懸掛。
鐘鼓(zhōng gǔ):指寺廟鐘鼓聲。
洞裹(dòng guǒ):山洞中瀰漫。
槳楫(jiǎng jí):划船的槳和船帆。
瀝湖(lì hú):湖水清澈。

翻譯

振動衣裳,不知不覺已經來到這高聳險峻的山峯,因爲這高大的山峯安置了我的身軀。陽光照耀下,井龍崖上的石頭如同龍角一般閃耀,就像是陡峭的山脊上螞蟻懸掛一般。在暗中,傳來寺廟鐘鼓的虛幻聲響,山洞中瀰漫着煙霧,掩映着初春的景色。我想問來往的船隻和划槳的人們,湖面上靜靜的鋪着銀色的湖水,卻無言以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遊覽星巖的情景,通過描寫山峯的高聳險峻、陽光下石頭的閃耀、山脊的陡峭以及洞中的鐘鼓聲和煙霧,展現了一幅神祕而壯麗的山水畫面。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形容詞和比喻,使得整體意境優美而深邃。

林枝橋

林枝橋,字陽仲。新會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進士。初授當塗令,徵授禮部主事,改吏部,歷員外郎、郎中。以忤魏忠賢,與李邦華、周宗建、周順昌、李日宣同日奪職。崇禎初,詔復官。出爲湖廣參議,進福建副使,以事謫官。起貴州參政,進按察使。尋以憂歸,卒於家。有《白鶴山房集》。清道光《新會縣誌》卷九有傳。 ► 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