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河道中

· 金鑾
叢臺北向通燕谷,曲渚西流繞薊門。 歸鳥亂啼原上樹,夕陽多照水邊村。 因悲俗吏趨三輔,曾有新詩寄陸渾。 歲歲別來春又暮,幾回芳草怨王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叢臺(cóng tái):指山名,位於今河北省境內。
  • 通燕谷(tōng yān gǔ):指通向燕國的谷地。
  • 曲渚(qū zhǔ):指彎曲的小島。
  • 薊門(jì mén):指薊州的城門。
  • 俗吏(sú lì):指平凡的官員。
  • 三輔(sān fǔ):指河南、山東、河北三個邊境地區。
  • 陸渾(lù hún):指陸機,北魏時期的文學家。
  • 王孫(wáng sūn):指貴族子弟。

翻譯

北河道中,叢臺北向通往燕谷,曲渚西流環繞着薊門。歸來的鳥兒在原野上亂啼,夕陽多次照耀着水邊的村莊。因爲悲傷,平凡的官員匆匆奔赴三輔,曾經有新詩寄給陸渾。年復一年,每到春天又將暮去,幾次芳草怨恨貴族子弟。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北方河道中的景色,通過描寫自然風光和人物情感,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物描寫,如叢臺、燕谷、曲渚等地名,以及歸鳥、夕陽、水邊村等景物,營造出一幅美麗而富有禪意的畫面。詩人通過對俗吏的悲傷、對貴族子弟的怨恨,表達了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命運的思考,展現了對時代變遷和人生命運的深刻感慨。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禪意,值得細細品味。

金鑾

明陝西隴西人,僑居南京,字在衡。習歌詩,得江左風致。性俊朗,好遊任俠,結交四方豪士,往來維揚兩浙間。嘗取古詞,辨其字句清濁,爲一書,爲填詞者所宗。有《徙倚軒集》。 ► 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