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
我聞九方皋,相馬沙丘北。
所觀以天機,安辯驪黃色。
馬既入秦庭,滅沒若亡失。
天閒盡不如,伯樂起嘆息。
世豈無皋儔,往往視形骨。
遂令沃若步,垂老困伏櫪。
不見素王言,驥稱匪由力。
偉矣纏薪人,千載信神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九方皋(jiǔ fāng gāo):指九州之地,傳說中中國古代的九個地區。
相馬(xiāng mǎ):觀賞馬匹。
驪黃(lí huáng):指黃色的好馬。
伯樂(bó lè):傳說中的馬術大師。
皋儔(gāo chóu):指同樣喜愛馬匹的人。
沃若(wò ruò):形容馬匹行走的樣子。
伏櫪(fú lì):指馬廄。
素王(sù wáng):指善於鑑別馬匹的人。
驥(jì):指好馬。
纏薪(chán xīn):指長期以來一直在搜尋好馬的人。
神識(shén shí):指超凡的眼光和見識。
翻譯
我聽說過九州之地的高處,北面是一片馬匹奔跑的沙丘。我所看到的景象彷彿是由天機所安排的,那些驪黃色的好馬。這些馬一旦進入秦國的宮廷,就好像消失了一樣,無影無蹤。天地之間的差距實在是無法比擬,連伯樂也忍不住嘆息。世間怎會沒有喜愛馬匹的同道呢,他們常常一起觀看馬匹的體態。結果讓那些馬匹像在行走一般,老了之後只能在馬廄裏困頓伏着。再也找不到那些善於鑑別馬匹的人的指點,好馬也不再被稱爲非常出色。那些長期尋找好馬的人,真是偉大啊,千百年來一直保持着對好馬的洞察力。
賞析
這首詩以馬爲主題,描繪了人們對優秀馬匹的追求和對馬匹品質的讚美。詩中通過對馬匹的描述,表達了對卓越品質和才華的嚮往,以及對那些有着超凡眼光和見識的人的敬佩。詩人通過對馬匹的描繪,間接反映了人們對於卓越品質和才華的追求,以及對於智慧和洞察力的推崇。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展現了詩人對於卓越品質和才華的嚮往之情。
姚光虞
姚光虞,字繼如。南海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舉人。歷仕十九年,官至慶遠知府。嘗從黃佐學,工詞翰。著有《玉臺》、《薊門》、《西遊》諸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二等有傳。
► 43篇诗文
姚光虞的其他作品
- 《 和蘇子仁暮春雨中登木末亭之作 》 —— [ 明 ] 姚光虞
- 《 擬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 [ 明 ] 姚光虞
- 《 渡江舟次寄送楨伯致仕還裏中 》 —— [ 明 ] 姚光虞
- 《 高樹 》 —— [ 明 ] 姚光虞
- 《 雞鳴寺同國學諸公登望 》 —— [ 明 ] 姚光虞
- 《 寄同年陳明佐 》 —— [ 明 ] 姚光虞
- 《 擬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 [ 明 ] 姚光虞
- 《 擬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 [ 明 ] 姚光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