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滌山

· 張雨
此峯屹立浩無前,信是人間別有天。 銅柱何煩天北際,蓬山寧在海東邊。 採樵巨箬多無骨,搗藥靈禽或是仙。 老我不能爲狡獪,峯頭看月幾回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滌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作者虛構或指代某座山峯。
  • 銅柱:古代神話中支撐天地的柱子,這裏比喻大滌山的雄偉。
  • 蓬山:即蓬萊山,古代傳說中的仙山,位於東海之中。
  • 採樵:砍柴。
  • 巨箬:巨大的竹葉,這裏可能指某種植物或工具。
  • 無骨:形容柔軟或無實質。
  • 搗藥:古代神話中仙人搗制仙藥的行爲。
  • 靈禽:神話中的神鳥。
  • 狡獪:狡猾,這裏可能指世俗的機巧。

翻譯

這座山峯巍峨聳立,無邊無際, 確實人間之外,還有另一片天地。 何需銅柱支撐天際的北方, 蓬萊仙山也不在東海的盡頭。 砍柴用的巨箬柔軟無骨, 搗藥的靈禽或許是仙人所化。 我老了,不再玩弄世俗的機巧, 只在峯頂上,靜靜看着月亮幾度圓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座超凡脫俗的山峯,通過對比人間與仙境,表達了作者對塵世的超然態度和對仙境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元素,如銅柱、蓬山、靈禽等,構建了一個神祕而遙遠的仙境景象。尾聯則表達了作者年老後對世俗的淡漠,以及對自然美景的靜觀與欣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超脫塵世、嚮往自然的情懷。

張雨

張雨

元杭州錢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又號貞居子。好學,工書畫,善詩詞。年二十遍遊諸名山,棄家爲道士。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 5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