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春野見寄韻
士生如大木,皆欲架明堂。
寧知施用處,用圓吾乃方。
歸來何所事,琢句敷腎腸。
既爲煙霞痼,復作花月荒。
一壑今已專,萬景身可當。
山空白石爛,雲盡青天長。
故人遠相慰,瑰辭聯夜光。
一展發曄曄,再誦鏗琅琅。
貞鬆無冶容,老桂多古香。
三複如見君,歲晚誰能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均在此擧行。
- 敷:鋪陳,陳述。
- 菸霞痼:比喻對山水景色的深愛,難以割捨。
- 花月荒:指對花月之景的荒廢,意指不關心世俗之事。
- 一壑:一條山溝,這裡指隱居之地。
- 萬景:各種景色。
- 冶容:妖豔的容貌。
- 老桂:古老的桂樹。
- 三複:反複多次。
繙譯
士人生來就像大木,都希望被用來建造明堂。 哪裡知道在實際應用中,我卻是圓的,而我的內心是方的。 歸來後有什麽事情可做呢?衹是琢磨句子,陳述心聲。 既然已經深愛山水,又何必在意花月的荒廢。 一條山溝我已經獨佔,各種景色我都能承受。 山空衹有白石爛,雲盡衹見青天長。 遠方的朋友來安慰我,珍貴的詩篇在夜晚閃光。 一展開就光彩奪目,再讀起來聲音鏗鏘。 貞潔的松樹沒有妖豔的容貌,老桂樹散發著古老的香氣。 反複讀了多次,就像見到了你,嵗月雖晚,怎能忘記。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詩中,“士生如大木,皆欲架明堂”展現了士人的抱負,但“甯知施用処,用圓吾迺方”則透露出詩人內心的矛盾與堅守。後文通過對“菸霞痼”和“花月荒”的對比,強調了詩人對自然山水的深情。結尾処,詩人通過“貞松”與“老桂”的比喻,表達了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對友情的珍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霛自由的高潔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