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二鬆如蓋偃中庭。向朱夏、作秋聲。搖影動疏櫺。掩映得、苔痕轉青。 西清博士,西臺御史,相對又雙清。咫尺到蓬瀛。休認作、藍田縣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常引:詞牌名。
  • 許有壬:元代文學家。
  • 二松如蓋:兩棵松樹像繖蓋一樣。
  • :yǎn,仰臥,引申爲倒伏。
  • 硃夏:夏季。
  • 鞦聲:鞦天的聲音,這裡指松樹在夏日的風中發出的聲音,如同鞦天的蕭瑟之聲。
  • 疏欞:窗戶上稀疏的格子。
  • 西清博士:指宮廷中的學者。
  • 西台禦史:指中央監察機搆的官員。
  • 雙清:指兩者都很清高。
  •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 蓬瀛:péng yíng,神話中的仙山蓬萊和瀛洲。
  • 藍田縣丞:指地方上的小官。

繙譯

兩棵松樹像繖蓋一樣倒伏在中庭,曏著炎熱的夏日,卻發出了鞦天的聲音。它們的影子搖曳著,映在窗戶上稀疏的格子上,與青苔的痕跡相互掩映,使得苔痕顯得更加青翠。

宮廷中的學者和中央監察機搆的官員,兩者都很清高,相對而立。這景象近得倣彿可以觸摸到神話中的仙山蓬萊和瀛洲,但請不要誤以爲這是地方上的小官所能比擬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夏日中庭的松樹,巧妙地運用“鞦聲”來表達松樹的堅靭和超然。松樹的影子與青苔的痕跡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靜謐而深遠的畫麪。詞中提到的“西清博士”和“西台禦史”象征著高潔的品格和地位,與松樹的形象相得益彰。結尾的“咫尺到蓬瀛”則表達了作者對於理想境界的曏往,同時也暗示了這種境界的高遠和難以觸及。整首詞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清高品格的追求和對理想境界的曏往。

許有壬

元湯陰人,字可用。許熙載子。善筆札,工辭章。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同知遼州事,禁胥隸擾民。冤獄雖有成案,皆爲平反。至治間,爲江南行臺監察御史。順帝元統間,爲中書參知政事。徹裏帖木兒奏罷進士科,廷爭甚苦而不能奪,遂稱病不出。帝強起之,拜侍御史。廷議欲行劓刑,禁漢人、南人學蒙古、畏兀兒文字,皆爭止之。順帝至元間,以忌者太多,辭官。後仍爲參知政事,不久,稱病歸。至正十五年,遷集賢大學士,改樞密副使,拜中書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