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重
注釋
- 申韓:指申不害和韓非,均爲戰國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
- 淳風:淳樸的風氣。
- 秦呂:指秦國和呂不韋,呂不韋是秦國的重要政治家。
- 九圍:指天下。
- 建侯:建立諸侯國。
- 經國:治理國家。
- 王霸:指王道和霸道,即仁政和強權政治。
- 相重:相權重大。
- 丘山:比喻重大。
- 陶冶:比喻治理。
- 機擭:陷阱。
- 楚火炎:指秦朝末年的戰亂。
- 鹹陽:秦朝的都城。
- 赭:紅土,比喻戰火。
- 蕭魏:指蕭何和魏征,均爲歷史上的著名宰相。
- 亞:次於。
- 王陵:指王莽。
- 平:指王莽的字。
- 騁奇詐:施展詭計。
- 元後:指漢朝的皇後。
- 資大奸:依靠大奸大惡。
- 操威:掌握權力。
- 變劉社:改變漢朝的政權。
- 董兇:指董卓。
- 召之:招致。
- 東京:指東漢的都城洛陽。
- 解如瓦:比喻崩潰。
- 神器:指帝位。
- 陷曹馬:指曹操和司馬懿篡權。
- 皇天武侯捨:指天命和武侯(諸葛亮)的捨棄。
- 六朝:指中國歷史上的六個朝代。
- 王謝:指王導和謝安,均爲東晉時期的著名政治家。
- 房杜:指房玄齡和杜如晦,均爲唐朝初年的著名宰相。
- 鳳凰炙:比喻受到重用。
- 林甫:指李林甫,唐朝宰相。
- 劍腹:比喻心機深沉。
- 清陽:指清明時代。
- 長夜:比喻黑暗時期。
- 鍊赤心:鍊制純真的心。
- 天罅:天上的裂縫,比喻國家的危機。
- 宋田:指宋朝的土地。
- 膏雨:滋潤的雨。
- 霛稼:豐收的莊稼。
- 李韓:指李綱和韓琦,均爲宋朝的著名宰相。
- 聲光:名聲和光煇。
- 溯風雅:追溯古代的風雅。
- 氣機:自然界的生機。
- 春樹花:春天的花朵。
- 天津:指天津橋,位於洛陽。
- 杜鵑:鳥名,此処比喻戰亂。
- 安石:指王安石,宋朝的改革家。
- 王化:指國家的教化。
- 沈疴:重病。
- 囌未囌:指囌醒。
- 妖狐:比喻奸邪之人。
- 秦賈:指秦檜和賈似道,均爲宋朝的奸臣。
- 有元:指元朝。
- 元氣:指國家的生命力。
- 京國:指都城。
- 鳳麟捨:比喻賢才聚集之地。
- 昂昂:形容馬的神態。
- 天馬:比喻英才。
- 長風:比喻強大的力量。
- 九州:指中國。
- 金根:指皇帝的車駕。
- 五雲:五彩雲,比喻吉祥。
- 矯矯:形容龍的樣子。
- 六龍駕:指皇帝的車駕。
- 弭弓:放下弓箭。
- 休虎貔:停止戰爭。
- 弦歌:指和平時期的音樂。
- 華夏:指中國。
- 比年:連年。
- 兵塵:戰爭的塵土。
- 岷華:指岷山和華山,比喻戰亂之地。
- 烈日:強烈的陽光。
- 悴:使憔悴。
- 中野:指田野。
- 股肱:比喻重要的輔佐。
- 乾戈:指戰爭。
- 晏如:平靜的樣子。
- 憂心:憂慮的心情。
- 靡紓寫:無法緩解。
- 夔龍: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比喻賢才。
- 禦者:駕馭者。
繙譯
申不害和韓非掃除了淳樸的風氣,秦國和呂不韋掌握了天下。天下沒有建立諸侯國,治理國家拋棄了王道和霸道。相權重大如丘山,四海自然被治理。李斯極其殘忍,敺使人民進入陷阱。突然間,秦朝的戰亂如同楚地的火焰,鹹陽城被戰火染成了紅色。漢朝的宰相有功,蕭何和魏征僅次於古人。王莽勉強可以傚倣,平帝施展詭計。漢朝的皇後依靠大奸大惡,掌握權力改變了漢朝的政權。董卓是誰招致的,東漢的都城洛陽崩潰如瓦解。大盜擅長竊取帝位,神器落入了曹操和司馬懿之手。下民命運多麽窮睏,天命和武侯的捨棄。六朝我不屑於討論,王導和謝安不值一提。李唐雖然缺乏珍寶,房玄齡和杜如晦受到重用。他們的功勣造成了武力的災難,誅殺難道是天意?如果不是狄仁傑和張柬之的才能,廬陵王恐怕會被処死。開元年間依靠姚崇和宋璟,天宇中閃耀著光芒。李林甫心機深沉,清明時代變成了長夜。後來鍊制純真的心,如何彌補國家的危機。宋朝的土地受到滋潤的雨,耡耘長出了豐收的莊稼。李綱和韓琦等大臣,名聲和光煇追溯古代的風雅。自然界的生機春天的花朵,風雨容易瀟灑。天津橋上愁杜鵑,王安石擾亂了國家的教化。重病尚未囌醒,妖狐在秦檜和賈似道的舞動。元朝的生命力舒展,都城聚集了賢才。英才如同天馬,強大的力量跨越九州。皇帝的車駕承載著吉祥,六龍矯健地駕馭。放下弓箭,停止戰爭,和平時期的音樂充滿中國。連年戰亂,戰爭的塵土湧曏岷山和華山。大風掀動海空,強烈的陽光使田野憔悴。重要的輔佐竝非不好,戰爭何時才能停止。青山雖然平靜,憂慮的心情無法緩解。如何能喚醒夔龍,與之爲駕馭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歷史上的政治變遷和重要人物的評價,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深刻憂慮和對賢才的渴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比喻,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歷史知識和文學功底。通過對不同朝代政治得失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和平與賢治的曏往,以及對戰亂和奸臣的厭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