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馬公伯庸有贈薩天錫還金陵長句因次韻寄上

· 張雨
射策甲科今廿載,尺書難信石城潮。 徑登烏府持天憲,猶倚青溪望使軺。 四月鶯啼夾城仗,千官花擁大明朝。 會因桂樹思真隱,獨是淮南作賦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射策甲科:指通過科舉考試中的甲科,即高級科舉考試。
  • 廿載:二十年的意思。
  • 尺書:指書信。
  • 石城:指南京,古稱石頭城。
  • 烏府:指御史臺,古代監察機構。
  • 持天憲:執行國家的法律。
  • 青溪:地名,在南京。
  • 使軺:使者的車馬。
  • 夾城仗:指皇城的儀仗。
  • 大明朝:指明朝。
  • 桂樹:象徵高潔和隱逸。
  • 淮南:地名,指淮河流域。
  • 作賦招:指寫詩文以招隱士。

翻譯

通過科舉考試中的甲科已經二十年了,書信難以傳遞,就像石頭城的潮水一樣難以捉摸。已經登上了御史臺,執行國家的法律,仍然依戀着青溪,望着使者的車馬。四月裏,皇城的儀仗伴隨着鶯啼,千官簇擁着大明朝。會因爲桂樹而思念真正的隱士,只有淮南,我纔會寫詩文來招隱士。

賞析

這首詩是張雨對馬伯庸的贈別之作,通過回憶和現實的交織,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感慨和對往昔歲月的懷念。詩中「射策甲科今廿載」一句,既是對友人才華的肯定,也暗含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後文通過對南京景物的描寫,如「尺書難信石城潮」、「猶倚青溪望使軺」,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結尾的「會因桂樹思真隱,獨是淮南作賦招」則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人未來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張雨

張雨

元杭州錢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又號貞居子。好學,工書畫,善詩詞。年二十遍遊諸名山,棄家爲道士。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 5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