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樂天以鏡換酒

把取菱花百鍊鏡,換他竹葉十旬杯。 嚬眉厭老終難去,蘸甲須歡便到來。 妍醜太分迷忌諱,松喬俱傲絕嫌猜。 校量功力相千萬,好去從空白玉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菱花:指菱形的花紋,這裡特指鏡背的裝飾。
  • 百鍊鏡:經過多次冶鍊的鏡子,比喻精美的鏡子。
  • 竹葉:指竹葉青酒。
  • 十旬:指酒的陳年時間,十旬即十年。
  • 嚬眉:皺眉。
  • 蘸甲:指酒盃中的酒滴沾溼了指甲。
  • 妍醜太分:美醜太過分明。
  • 松喬:指松樹和喬木,比喻高潔。
  • 校量功力:比較功力和價值。
  • 白玉台:指仙境,比喻超脫塵世。

繙譯

取來那精美的菱花百鍊鏡,換取他那陳年的竹葉青酒。 皺眉厭倦終究難以離去,酒滴沾溼指甲,歡樂便隨之而來。 美醜太過分明,反而迷失了忌諱,松樹和喬木都高傲地拒絕猜疑。 比較功力和價值,它們相差千萬,還是離開這塵世,去往那空霛的白玉台吧。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將精美的鏡子與陳年的美酒進行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於物質與精神追求的思考。詩中“菱花百鍊鏡”與“竹葉十旬盃”形成鮮明對比,前者代表外在的華麗與精致,後者則象征著內在的醇厚與深邃。詩人通過“嚬眉厭老”與“蘸甲須歡”的對比,進一步探討了人生的苦與樂。最後,詩人以“校量功力相千萬,好去從空白玉台”作結,表達了對超脫塵世、追求更高境界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