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黃櫱山僧希運

· 裴休
曾傳達士心中印,額有圓珠七尺身。 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 一千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華結勝因。 擬欲事師爲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櫱山僧希運:黃櫱山的一位僧人,名叫希運。
  • 裴休:唐代文人,曾任宰相。
  • 達士:指有高深學問和高尚品德的人。
  • 心中印:指深刻的教誨或心得。
  • 額有圓珠:形容希運的額頭寬闊,智慧如珠。
  • 七尺身:指身材高大。
  • 掛錫:指僧人暫時停留或居住。
  • 棲蜀水:在蜀地的水邊居住。
  • 浮杯:比喻行蹤不定,此處指希運的遊歷。
  • 渡漳濱:渡過漳河,漳濱指漳河邊。
  • 一千龍象:比喻衆多弟子或追隨者。
  • 隨高步:跟隨高人的步伐。
  • 香華:指佛教中的香和花,象徵虔誠和清淨。
  • 結勝因:結下善緣,指修行的好結果。
  • 事師:侍奉師父,學習佛法。
  • 將法付何人:將佛法傳授給誰。

翻譯

裴休贈詩給黃櫱山的僧人希運,他曾傳達士心中的深刻教誨,額頭寬闊智慧如珠,身高達七尺。他曾在蜀水邊掛錫居住十年,今日則浮杯渡過漳河邊。衆多弟子如龍象般跟隨他的高步,萬里之外結下香華的善緣。我欲侍奉他爲師,學習佛法,卻不知他將佛法傳授給誰。

賞析

這首詩是裴休對黃櫱山僧人希運的讚美和敬仰之作。詩中,裴休通過對希運的形容和描述,展現了一位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僧人形象。詩中的「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描繪了希運的遊歷和修行生活,而「一千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華結勝因」則表達了希運的影響力和修行成果。最後兩句表達了裴休對希運的敬仰和想要學習佛法的願望,同時也表達了對佛法傳承的關切。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對高僧的敬仰。

裴休

裴休

唐孟州濟源人,字公美。裴肅子。穆宗長慶年間,登進士第。能文章,善書有體法。奉佛,尤深於釋典。宣宗大中時,累除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六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侍郎,奏請宰相各爲《時政記》。時漕法大壞,休著新法十條,又立稅茶十二法,人以爲便。三年中漕米至渭河倉一百二十萬斛,較前劇增大半。久之,罷爲宣武節度使,歷昭義、河東、鳳翔、荊南四節度使。卒年七十四。 ► 8篇诗文